凤凰财经讯 由凤凰财经、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举办的“‘沪港通'契机下的金融改革”主题论坛于12月10日在香港中环举行。申银万国[-5.00%]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李剑阁在论坛上表示,“沪港通”不以行情论利弊,更应着眼于它的远期意义。他认为,当人民币实现可兑换之日,就是“沪港通”完成它历史使命之时。


李剑阁认为,“沪港通”有四个重要的作用:第一是打开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又一个突破口,因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已经越来越深入,但是最后还有几个需要突破,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突破。第二是倒逼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水平。第三是为国内的实体经济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增加了两个市场的互动性。第四是对内地和香港两个地方是双赢的,有利于巩固香港继续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提升上海的国际资本市场地位也是有很大的作用。

他进一步表示,沪港通短期行情没有太火爆反过来证明,推出前很多人担心的风险并没有出现。一旦一个改革出来,不要说风险在哪儿,出了问题怎么办,其实应该回答怎么办,提出解决的办法,而不要把领导吓坏了,所以就不办了。这次沪港通证明没那么多风险,恰恰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去克服。

李剑阁称,当人民币实现可兑换之日,就是“沪港通”完成它历史使命之时。

以下为李剑阁演讲实录:

李剑阁:我今天也是想讨论一下互通利益的问题。我们刚才讲到“沪港通”开启以后交易量不像预期那么大,但是我们应该放在一个历史的过程当中来认识。有的媒体说“沪港通”是中国资本[2.22%]市场开放的第一步。这个表达是不准确的,今天有我们的老同事,我们是证监会的早期老人,可以说中国资本市场从第一天开始就在进行着持续的、积极的对外开放的各种探索。比方说1992年我们就推出了B股市场,这就是对外开放的一个探索,在深圳和上海都用人民币计价,用外汇交易。这个B股事业当时规模也很小,交易量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样,但是如果放在一个历史过程当中看,因为我本人也参加了1993年的会员,实际上它还是探索到了,因此93年就有可能在很大范围里讨论人民币的问题。94年我们把官方汇价和计划汇价并在一起,这是重大改革当中的一项。

与此同时,我们又进行了H股即中国公司到香港上市,我们必须感谢那些早期中国资本市场的奠基者。现在H股和红筹股都是当时改革突破所做出的事情,现在H股占香港总市值的42%,红筹股占11%,加起来是53%。也就是香港今天有这个市场规模,这一轮改革功不可没。从这三个的交易量来看,H股占香港每天交易量的38%,红筹股占15%,加起来也是53%。也就是半壁江山是靠内地的股票在这里上市。由于这个过程中人民币始终属于管制性的不可兑换的货币,虽然93年中国进行了外币改革,这个过程中资本市场又做了很多过渡性的制度安排,也是证监会的一些老人开始讨论起来,这也是我们对外开放的一个探索,这是在2001年。当时我们吸取了包括香港的专业人士和大陆人士一起研究,还请了台湾前证监会主席一起参加了有关制度的设计,大家也是对风险有很多的议论,但是监管当局一直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2001年开始研究QFII,2002年周小川在国际证监会组织上第一次对外提出QFII,2003年7月9日,由瑞银在北京东方君悦饭店面对40多个国内外媒体下了QFII第一单,给4个股票下了买入指令。中国资本市场所有的改革和变化将会在这个框架下发生,而且QFII为国外投资者、国内投资者以及国内上市公司互相交易、互相学习、互相适应的这么一个过程,QFII在历史上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这是人民币不可兑换的情况下作的一个过渡性的制度安排。这个过程中,中国政府一直在进行中国资本市场如何进一步开放的探索。2007年准备在天津的滨海新区试点港股直通车,由当时货币当局人民银行、中国银行[1.80% 资金 研报]和天津市政府、国务院各个部门支持下,做了很多的研究,8月20日外管局发了一个方案,《开展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证券市场试点方案》,出台了,很快就要做了,这时候学术界有很多的争论,一派认为港股直通车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有的人认为港股直通车会给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一个新的改革契机。10月16日资本市场仍然说我们还得进行积极的测试,同时中国银行当时的行长肖钢也说我们中国银行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只要上面正式批准,立刻可以开通。可以说港股直通车是这一次“沪港通”的改革的先声。但是到了11月国务院宣布港股直通车无限期地推迟。   

我为什么要提起这段历史呢?就是说有些改革,在改革出台之前,我们一些学者、我们一些官员肯定会说这改革风险很大呀,出了问题怎么办呀,因此这样一来,如果一个领导没有担待的话,说有问题了你还搞什么呀,所以我个人认为那次港股直通车被推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丧失了一定的时机。但是这次经过几年的努力,有意思的是什么呢?当年力推港股直通车的两位领导,一个是央行周小川,一个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成为中国证监会主席,所以这次人民银行和证监会是力推“沪港通”的主要推手。港股直通车没成功以后,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并没有停止。   

2011年8月17日,李克强在香港参加十二五规划和两岸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在这个论坛上宣布中国将要开展RQFII投资中国境内资本市场的尝试,这个RQFII是在人民币国际化或者人民币跨境业务发展过程中给予人民币的一个回流机制的改革。这个改革这几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到现在为止,已经有26个国外央行和货币当局与中国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互换总规模达到将近3万亿人民币。在港澳台地区、新加坡、伦敦、法兰克福、首尔、巴黎、卢森堡、悉尼已经建立了人民币计算机制,克强总理在伦敦宣布建设银行[2.17% 资金 研报]作为伦敦的清算行的时候,我正好也在伦敦,他宣布的第二天,我拜访了一些伦敦金融城的金融高管,他们跟我说什么呢?他说昨天你们的总理宣布了人民币清算银行的安排,对我们英国来讲,是一件十分大的事情。但是你知道,足球是我们英国人的第一国民运动,明天世界杯是最后一场决定英格兰能不能继续的最后一仗,但是今天在伦敦我们唯一的话题不是足球,是人民币。这是作为清算行的评价之高,大大地出乎我们的意料。当然现在还在增加新的清算行安排。   

除了和美国、欧洲、日本、英国之外,还和卢布、澳元、新西兰元、新加坡元之间交易,这个说实话,在一定意义上对美元产生了不能说冲击,只能说是一个替代的作用,减少了双边的贸易成本。再一个就是跨境的结算,从2009年跨境结算只有35亿人民币,今年前三个季度,直接用人民币结算的贸易量达到4.8万亿。RQFII是在这么一个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下进行的一项改革,应该说对这个改革是有促进作用的。

“沪港通”从90年代开始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总的进程中推出的一个举措,推出的这一天,2014年4月10日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会议上宣布了,宣布以后,我碰到香港的李小加和香港其他财经业人士,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接着就是记者包围我,我当时说了一个万无一失的回答,因为媒体还是蛮“可怕”的,我就说“沪港通”不以行情论利弊,因为的确难以估计。这次举措出来以后,将来出台以后对行情是正面还是负面,对交易量有什么影响,我也无法估计。我这样说也没说错,我是更着眼于它的远期意义。   

我个人认为,“沪港通”有这么几个重要的作用:第一是打开了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又一个突破口,因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已经越来越进入,但是最后还有几个需要突破,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突破。第二是我今天的发言当中,整个贯穿了一个思想,我们的资本市场总是在改革开放当中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改革,倒逼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不断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水平。第三是为我们国内的实体经济进一步拓宽了融资渠道,增加了两个市场的互动性。第四是对我们内地和香港两个地方是双赢的,有利于巩固香港继续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时提升上海的国际资本市场地位也是有很大的作用。   

刚才胡总所说的,这个“沪港通”只是第一步,后面还有很多步可走。我们的衍生产品市场,我们和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有很多的学术交流,你想想,当时这个所在上海挂了牌以后,空转了大概两三年,以至于第一任理事长也不耐烦了,因为上面就是不批,那个车就是不让你启动。现在当然增加了几个品种。这次“沪港通”一开以后,大家提到为什么交易量不够,原因很多,比方说交易时间,内地和香港的假日,现在内地很多投资人说我们七天长假,我们上海交易所都放假了,这儿一个暴跌,我往哪儿跑,跑不掉,所以不放心。将来两地交易制度的衔接和将来香港有什么衍生产品,必须内地同样要上什么样的衍生产品,否则对国内也是不公平的,这样就倒逼了国内的改革。不只是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我认为将来衍生产品的市场也要互联互通,否则不公平。短期为什么行情好象没有太火爆,其实这也反过来证明,当时要搞“沪港通”,很多人担心的那个风险并没有出现。我总是说,我们的学者、我们的官员,一旦一个改革出来,不要说风险在哪儿,出了问题怎么办,其实我们正应该回答怎么办,提出解决的办法,而不要把领导吓坏了,所以就不办了。这次证明没那么多风险,恰恰有很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   

刚才提到我们不光要看今天,要看明天,要看后天。我个人认为今天好坏并不重要,明天对改革的意义会越来越明显。后天呢?我认为当人民币实现可兑换之日,就是“沪港通”完成它历史使命之时。后天没有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