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前海时,这里入眼的更多是黄土地和来往的工程车,罗润华的事业也刚起步。两年过去了,黄土地里已冒出一座新城的雏形,像罗润华这样的“前海合伙人”,则忙碌成了空中飞人。企业需求越来越多,金融企业呼唤与前海管理局更多的沟通,以获得前海先行先试的发展机会。

“我们开展的业务在前海区外也能做,只是希望选择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综合考虑下选择前海。”深国融(前海)金融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黄建衡说,公司发行了国内首只契约型私募基金“深创1号”,12月公司还将有一个9000万的文化项目落地前海,“前海只是我们一个开始点,我们借助前海的平台走向国际”。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金融企业进驻前海呈现爆发式增长,目前已经超过万家。

深港融合的“焊点”

谁能够想到,今日金融新城崛起的地方,4年前还是一片滩涂。

2010年8月26日,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前海深港现代合作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要求广东和深圳利用前海粤港合作平台,建成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其中,金融作为现代服务业当中的血液,成为前海发展的重中之重。

前海管理局局长助理李强曾说,“单独的前海成不了国际金融中心,但是深港融合在一起,一定可以是国际金融中心。深港融合,前海处在中间,就是深港融合的焊点。”

一个小小的焊接点,要助力深港成为撬动世界经济的国际金融中心,前海必须“小而精”,必须借力,而改革就是最好的力。

2014年,是前海金融改革创新的突破年。这一年前海实现了多个“第一单”业务。国家发改委批准前海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公司可在香港发行不超过30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全国首个利用跨境贷的保税区SPV飞机租赁项目正式在前海签约。

围绕金融业对外开放示范试验区和人民币跨境业务创新试验区,前海已累计向有关国家部门争取40条金融创新政策,包括前海的跨境人民币贷款政策,在前海设立全国首家网络民营银行等。去年初,首批15家前海企业与15家银行共签订26个跨境贷项目,签约总额约20亿元。截至今年11月底,前海跨境贷累计备案金额已达738亿元。

千帆竞发下的改革突破

前海金融创新取得突破时,也面临考验。尤其2013年上海自贸区获批后,一系列金融政策随之落地,两者谁的金融创新力度更大,议论纷纷。对入驻前海的金融企业来说,“改革创新的力度还可以大一点,惠及面还可以广一点,资金兑换能更开放一些”,几乎是异口同声的呼吁。

事实上,前海和深圳市都在“坦然”地面对前海和上海的不同。前海管理局在推介前海时也会主动拿出政策对比,阐述两者差异。

今年10月,前海管理局局长张备出席伦敦金融城金融论坛时说,上海是国家支援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以国际化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建设为重点,因此上海自贸区可能是规模最大的金融区。而前海是以金融业对外开放和合作为重点,珠三角地区是全国开放最早的地区,国家明确以前海为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地位,加快金融开放和改革创新,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前海的自由度更高。”在对比上海自贸区和前海时,前海创新研究院院长陈坤耀说,有很多金融创新,在其他地方做不了,但如果在前海开发区内试点,可以降低风险。首先,从人民币、资本账来看,前海临近香港,不少试点可以与香港合作,香港有控制风险的经验,两者可优势互补。另外,从法治建设讲,前海有商事法庭、专业仲裁,部分操作和香港一样,这也为前海的金融创新提供了法律平台。

虽说两者各有千秋,但来自上海以及国内其他区域大刀阔斧的改革气息,无疑也在刺激着前海,带来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压力和动力。

12月4日,前海开发开放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前海深港现代服务合作区促进深港合作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正式对外发布。50条细则中就有14条涉及深港金融合作,包括支持深交所和港交所在前海探索新的合作方式,等等。

精耕细作营造良好生态

如果说,在千帆竞发的改革格局中保持优势,是前海面临的外部压力,那么如何将既有改革政策予以落实,服务好已入驻企业则是对前海管理者提出的要求。

作为国内融资租赁的第三极,今年1月深圳市下发《关于推进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开展融资租赁业务的试点意见》,前海融资租赁产业引发第一波进驻热潮。截至今年10月底,前海融资租赁企业共218家,同比增长275.8%。

然而,“开展业务进度还不是太理想,实际开展业务的只有20多家。”前海融资租赁俱乐部副会长位增磊表示,国内融资租赁市场超过2万亿元,前海背靠珠三角市场巨大,一方面融资租赁是企业新业务,另一方面且主要原因还是政策文件不明朗,“今年年中,前海就透露将会有融资租赁产业的专项政策,但是到目前为止也没有更加具体的消息”,一旦政策出台,将引发新一波企业进驻潮。

类似的情况还存在于商业保理业。不过企业也明白,优惠政策能带来红利,但就发展而言,更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包括法治、专业服务、人才引进等。深圳前海云筹互联网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创始人谢宏中说,“今天的政策能给一家,以后就可以给第二家,给了前海以后可以给上海,仅靠政策红利来做,意义不大。”他希望前海能够营造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让企业先行先试。


数字

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30日,进驻前海企业从253家增至17778家,注册资本从165亿元增至11974亿元。金融企业从152家增至10196家,除银、证、保、公募基金等传统金融业,大量PE、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要素交易市场等新型金融业态出现。截至2014年11月底,前海跨境贷累计备案金额738亿元,模式复制到上海、苏州、天津等城市。

统筹:南都记者 庄树雄

采写:南都记者梁锦弟 庄树雄

作者:庄树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