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报》8日文章表示,最近一个月台湾岛内工商界和金融界的心情可谓跌到了谷底。先是中国大陆与韩国将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TA),再是“沪港通”实施,而两岸一系列有助于为台湾经济注入活水的举措,却因为岛内迟迟未能实施两岸服贸协议,而化为泡影。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台湾周边地区抓紧机会积极对外开放,经济发展日益蓬勃,而守在小天地而自满得意的台湾已在不知不觉中被抛离。

   由于大陆是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台湾地区与韩国出口货物又有超过七成重叠,当陆韩宣布完成FTA谈判时,岛内舆论形容这是台湾最大的噩梦。然而,噩梦不止。连结上海和香港股市的“沪港通”正式上路,有助于促进大陆与国际股票市场接轨,并巩固香港作为主要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的地位,扩大两地投资者的投资渠道,提升两地市场的竞争力。台湾金融界看在眼里,恐怕是五味杂陈。

   去年1月底,大陆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与台湾“金管会”举行首次两岸证券监理合作平台会议,双方达成共识:大陆将接受台湾申请大陆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为人民币1000亿元,未来岛内证券机构可以人民币投资A股;而台湾也将放宽大陆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台湾股市的额度,由5亿美元提高至10亿美元。

   两岸进一步互相开放资本市场,是双方金融交流的重大突破。岛内证券界视此为大陆送给台湾的新春大礼。因为之前RQFII的投资额度为2700亿人民币,仅及于香港的26家金融机构,但如今台湾金融机构也可申请RQFII,无须再借香港“暗度陈仓”,终于可名正言顺地直接进行人民币投资业务了。而且两岸货币清算机制即将正式启动,RQFII有利于岛内人民币资金回流大陆。

   但这一切美好的憧憬全因为两岸服贸协议被搁置在台湾“立法院”一年半仍无法生效实施而变成可望不可即的“水中花,镜中月”。

   虽然目前台湾投资人可借助“沪港通”,通过委托的方式买大陆A股,但却要假他人之手,被分掉一半商机。而岛内对于“沪港通”对台股的吸金效应是众说纷纭:忧虑者有之,乐观者有之。

   但数字会说话:在“沪港通”政策公布的8月,上海证交所当月成交量升至人民币2.8兆元,而台湾当月只有新台币1.9兆元,上海已是台湾的7倍。可见台股的指数虽还撑得住,但成交量却趋减。正如台媒所说,台湾面对大陆如此格局的金融开放,再也不能用偏安一隅的心态来应对了。(朱穗怡)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