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本届政府上任以来,金融改革举措不断。仔细梳理,从2013年3月底以来,已经陆续有22项重要金融政策陆续出台。昨天,中国政府网进行了详细盘点,这22项金融政策主要涵盖五方面内容,包括完善金融宏观调控,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深化金融改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其中,既有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定向滴灌”,也有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等广受关注的改革深化措施;既有打破“玻璃门”批准民营银行入场、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的“松”,也有防范重点领域金融风险、建立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之“紧”。

    这是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金融领域出现的令人瞩目的变化。而现在,新一届领导层以“新常态”定义当下的中国经济,并按照“新常态”在战略上审慎选择中国的宏观政策。新常态下的中国,逐渐摒弃过去一味只看GDP数字的所谓高增长,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发展潜力的培养。中国的增长方式将更加合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将大幅提升。

    金融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相配套的金融政策将如何与“新常态”步调一致?又将如何做到相辅相成?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带来解读评论。

    经济之声:在这一次中国政府网详细梳理的本届政府成立以来出台的22项金融政策中,最看重哪一项?

    向松祚:可以用一个字来整个概括新一届政府金融改革举措,就是“放”,具体体现为金融对内放开和对外进一步开放。我们这些年在这方面取得非常大的进展,特别是汇率的市场化、对民营资本开放银行和金融机构。去年三中全会的重要决定在于做了非常详细的规划,这里边核心实现两个根本目的,一个就是金融怎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也就是如何为中小企业、为新兴企业开通更多的融资渠道,同时降低他们融资财务成本;第二个就是有效化解潜藏的金融风险,特别是过去货币信贷较快扩张,急剧扩张所隐藏的风险不可忽视,所以国内的市场化改革,特别是对内放开进一步推进。对外就是开放,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最显著的一项金融改革进展就是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确实在全世界引起了非常重大的反响,大概谁也没有想到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会取得这么快速的进展。特别是最近又推出了沪港通,而且我们的资本在加速走出去,所以未来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更大幅度的国际使用,也会是金融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温彬:这22项都很重要,也体现了在深化金融改革中的创新和市场化的取向,我比较关注的是金融改革和服务实体经济这两个领域,这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深化金融改革不仅仅为了经营业自身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要发挥金融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

    经济之声: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等等,都是金融领域改革中难啃的硬骨头。但是过去一年多时间里,即使在这些困难多、阻力大的领域,改革的车轮始终在向前推进。这些政策的出台克服了哪些困难、冲破了哪些阻力,又显示出什么样的决心?

    温彬:有两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金融要素价格的改革,核心就是利率市场化,第二个就是准入的放开。从利率市场化来说,过去大家一直担心商业银行竞争力不够,所以利率市场化以后可能会冲击到商业银行的经营和稳健。事实上经过多年股份制改革,我们金融的业绩、公司治理,风险管理的水平都大幅度提高,所以利率市场化工作必须加快推进。第二个,大家记忆比较清楚的就是十年前在进行股份制改革时,通常都是引进了外国战略投资者,确实对提高所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产品的创新能力起了积极作用,但是对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领域一直是在管制。像民生银行是1996年成立的第一家民营银行,此后一直没有获批,但是这样一个单一的国有主导的银行体系,确实在金融服务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中小企业融资得不到有效的满足。所以现在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现在就是要加快推进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领域,今年也有5家民营资本独立发起民营银行已经获批,为了保证民营银行有序的发展,马上就要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经济之声:市场化可谓这些改革举措的主基调,下一步金融政策方面还可能有哪些动作?又应该有哪些动作?  

    向松祚:下一步改革就是把我们已经出台的改革措施彻底落实到实处,让企业,特别是新创企业、新兴行业真正能够降低融资的财务成本,这是目前困扰中国经济最核心问题之一。这项改革核心就是要把资本市场真正搞好,让中小微型企业上市的门槛大大降低,同时要发展债券市场,发展创业资本,私募基金等等新兴金融工具。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经济就很难维持稳定持续的增长。

    我们过去融资成本为什么这么高,主要是金融结构不太合理,我们资本市场在很长时间完全丧失了融资的功能。我们的债券市场、创业资本、私募基金等这些基金的发展,仍然非常不尽如人意。

    另外,我们的信贷结构要进行大规模调整,客观来说我们过去传统制造业、房地产业、国有企业,拿着社会融资太多了,这些行业已经出现了非常严重的产能过剩和高杠杆率。这样的行业和企业不可能再用信贷资金进行大规模扩张,国有企业必须要降低它们的信贷资金,要不然大量的信贷资金转入民营资本,转入新兴行业,所以调整结构提高效率,这是我们未来非常非常关键的关键词。如果信贷资金不能从这些行业里面转进新兴行业里面去,很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会继续持续下去,所以未来的改革核心的仍然是发展直接融资和调整信贷的结构。

    温彬:金融改革加快以后,可能对银行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更多挑战,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加快推进,实际上商业银行目前的经营环境压力也很巨大。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商业银行更应该练好自己的内功,主要就是要调整好自己的下一步经营战略,进行精细化改革。
 

责任编辑: 林巧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