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央行上海总部下发的一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与跨境资金流动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使自贸区金改正式迈入3.0时代。而这份细则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通过自由贸易账户打通境内外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央行上海总部副主任张新解释说,金改3.0版的核心是,要围绕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各个要素,使资本项目可兑换得到全面有序实施,自贸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境外融资全面放开,上海个人境外投资落地实施,利率市场化全面推进,上海金融市场实现与国际市场双向开放,金融业准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金融监管的负面清单管理全面实施,以自由贸易账户系统为标志的各类强大的事中事后风险管理和金融安全系统全面到位,安全、快速、同步地推进自贸区建设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记者也从相关渠道获悉,目前已有13家中外资银行接入自由贸易账户系统,开立自由贸易账户一万多个,上海自贸区内企业人民币境外借款累计发生120笔、金额197亿元,利率仅为4.2%。

  自贸区金改全面提速

  在业内人士看来,赶在农历羊年到来以及天津、福建、广州三大自贸区挂牌之前,上海推出的上述细则,为其在其它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提供了极大的经验借鉴。

  2月12日,上海自贸区内的首笔跨境外币融资业务也“花落”工行,由工行上海分行与新加坡分行联动,工行新加坡分行向中海油轮运输有限公司成功发放外汇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美元,资金在发放当天将进入该公司开立在工行外滩支行自由贸易账户内。

  “根据传统的外债管理政策,外资企业具有天然的外债额度,中资企业的外债需要专门向有关部门申请,而且政策对本外币、长短期实行差别化管理,额度使用也有发生额管理和余额管理的不同。中海油轮运输有限公司是国内的专业船舶运输公司,上述业务标志着自贸区内的中资企业可以享有与外资企业同等待遇的境外融资权利,便捷享受国际金融市场的有利资源。”在完成上述业务之后,工行上海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

  这位负责人介绍称,自贸区企业可融入的额度根据企业自身的资本因素、境外融资杠杆率以及宏观审慎调节参数计算而来,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经营收支币种和期限结构,合理安排境内外和本外币融资结构。

  张新也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未来半年,则是全面推进金改3.0版的关键时期。“《实施细则》明确了自贸区企业和金融机构在境外融入资金的规模、用途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其核心是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自主开展境外融资活动,自主计算境外融资的规模,自主权衡境外融资的结构,扩大了经济主体从境外融资的规模与渠道。”

  在张新看来,这份实施细则高度便利了企业和金融机构正常的金融活动。同时通过风险转换因子等宏观审慎管理手段,实现了简政放权和风险管理的有机结合等五大创新。

  本报记者了解到,自贸区金改3.0版本首先扩大了境外融资的规模和渠道,企业和金融机构可以自主从境外融入资金。企业的融资规模从资本的1倍扩大到2倍。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等,也能从境外融入资金;其次《实施细则》创造性地使用风险转换因子来引导经济主体的境外融资结构,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使用人民币、中长期、以及用于支持实体经济的资金,不鼓励短期融资,将表外融资也纳入境外融资的管理范围;第三则是改革事前审批为事中事后监管,扩大了经济主体的自主权;第四则是在上海率先建立了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路径和管理方式,全面放开本、外币境外融资,中外资企业或金融机构,自主选择从境外借用人民币资金还是外币资金。在管理方式上,依托自由贸易账户管理系统,对风险进行24小时逐笔实时监测,确保金融安全。

  效率与风控并重

  “实施细则出台后,企业融资效率就会非常快,在各方面文件准备好的情况下,银行整个业务操作应该半小时就能够完成;最重要的还是成本会低很多,根据人民币的基准来说,一年期融资成本如果不算其他风险资产可以降低50%左右。”2月24日上海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贸区分行行长对记者说。

  而在这位行长看来,自贸区金改最大的创新和突破是扩大了境外融资的规模和渠道,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可以自主从境外融入资金;企业的融资规模从原来资本的1倍扩大到2倍,银行原来不能从境外融入人民币资金,在新的政策框架下,可以从境外融入本、外币资金。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等,也能从境外融入资金。

  记者也了解到,监管部门则希望通过自贸区金改3.0版本的推出,一方面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另一面则牢牢把控好风险。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张新就向各家银行呼吁,希望银行与低成本资金牵手之后,把好处全部传递到实体经济,尽量少收取一些手续费等,同时他对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自贸试验区分账核算业务境外融资业务敲了警钟。

  张新指出,开展自由贸易账户境外融资,出发点依然是服务实体经济,这是无论在何时都要牢牢把握住的方向。银行要从严管理,完善内部管理流程。要及时更新上报境外融资有关信息。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建立风险监测协调和自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