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自嘲“赚个小头,死在前头”的担保公司目前生存状态如何?日前,温州市信用担保行业协会召开年度大会,“盘点”过去一年的业绩,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个大会上,担保行业的主管部门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用“爬坡过坎,负重前行,业务总体平稳”来描述担保行业的现状。

  数据披露,截至2014年末,我市在册融资性担保机构33家(3家已歇业,6家没有开展新业务,1家新设尚未开展业务),另分公司1家,注册资本20.06亿元;期末担保责任余额55.71亿元,同比增长7.30%,其中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51.70亿元,同比增长3.83%。

  虽然这个数据较上年略有增长,但与2010年温州担保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相比,已严重“缩水”。这也可见该行业这几年生存之不易。

  市经信委负责人认为,当前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新常态特征明显。在这种形势下,担保行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一是经济发展尚未走出困境,“两链三险”依然错综复杂,不少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被保企业互保联保圈问题频发,担保风险依然较大;二是随着转方式调结构不断深入,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特别是互联网催生的新经营模式、经营业态正在快速发展,急需担保机构对发展模式有全新的定位和思考;三是对担保行业把握局势的能力,对担保协会的管理能力、管理智慧和工作责任心提出了新的考验。

  当然,在严峻的形势之下,担保行业也有“暖风吹拂”。去年12月18日,国务院召开全国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发展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发展融资担保是破解小微企业和“三农”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要有针对性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对担保行业的扶持依然在加大,去年我市2家担保机构获得国家资金360万元,9家担保机构获得省级资金450万元,11家机构获得市级资金245万元。

  市经信委负责人认为,当前,传统的担保业务有的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担保机构对今后的发展方向、经营模式、产品结构、盈利方式等要有全新思考,实现担保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多方式创新业务品种和拓展服务范围。贴紧中小企业发展需求,加快产品创新,向创新要空间,以创新促发展。在做好中小企业贷款担保的基础上,一方面要拓展直接融资品种和渠道,大力发展信托计划、集合债券、集合票据等担保业务;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风险相对较低的工程担保、财产保全、贸易履约、招投标等非融资性担保业务,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提高盈利能力。

  二是不断创新经营模式。要不断组织交流总结担保机构在经营模式创新的经验。新常态下,担保机构要把握变革机会,因地制宜,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新的经营模式。

  三是不断创新风险控制手段。要运用新技术创新信用评价模式。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风险高,主要是因为传统的信用评价模式,难以对信用积累、抵押资源不充足和财报信息不充分的中小企业进行有效评价。担保行业要善于借力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整合信用资源,主动与工商金融等部门衔接,运用企业信息公示平台、银行征信系统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并把它作为风险评价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