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央行推出的量化宽松(QE)从2015年3月全面启动。加上瑞士、加拿大、丹麦、土耳其等国启动的降息进程以及此前日本扩大的QE政策可以看出,全球新一轮竞争性货币贬值的势头愈发明显。受到美国结束QE的影响,全球货币政策分化以及汇率市场上美元升值、非美货币贬值的势头,将带来哪些影响值得关注。

  2014年10月31日,日本央行扩大QE政策,将每年的基础货币宽松规模从60万亿至70万亿日元扩大至80万亿日元;将国债购买规模从每年50万亿日元扩大至80万亿日元,同时将国债的增持期限从7年延长到最多10年。日本央行还决定增加购买高风险的股市联动型基金,在未来一年内购入3万亿日元的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和900亿日元的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这是继2013年4月推出“两年内使货币基数翻一番”的大规模量化宽松政策以来,日本再次对量化宽松政策加码。相比2008年美联储“开动印钞机救市”,日本央行此举被外界认为是“开闸放钱”,其力度有过之而无不及。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是日本政府为拯救日本经济、缓解长年通货紧缩而孤注一掷。

  2015年1月下旬,欧洲央行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宣布在2015年3月至2016年9月期间每月购买600亿欧元的国债与其他债券,包括购买欧元区各国政府和机构债券、欧洲机构债券及已启动购买的资产支持证券和担保债券。同时,欧洲央行还宣布维持基准利率在0.05%的历史低位不变。欧洲央行此举是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长期低通胀风险。在此前后,瑞士、丹麦、加拿大、土耳其、印度、新加坡、埃及、秘鲁等国也纷纷启动降息进程,丹麦央行更是一周内两次降息。

  多国降息加上日本和欧洲QE政策的推出,增强了全球新一轮竞争性货币贬值的趋势。英国《卫报》文章认为,诸多迹象表明欧洲央行逾1.1万亿欧元的资产购买计划,将引发一场长期的,以邻为壑的货币战争。外汇市场交易人士表示,欧版QE势必长期打压欧元汇率。不出所料,政策推出后,欧元对美元汇率大跌至11年低点,美元指数则创11年新高。

  与日本和欧洲着急推出QE政策不同,美国在2014年10月结束了维持数年的QE政策,并准备在2015年启动加息。1月28日,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例会上重申对何时启动加息保持“耐心”,同时上调对美国经济复苏的整体评估,暗示美联储最早准备6月启动金融危机以来的首次加息。

  新一轮货币政策分化和竞争性货币贬值,会给全球汇率变化、资金流动、贸易与经济形势带来不容小觑的影响,对我国而言利弊兼具。

  从汇率变化来看,随着全球主要国家纷纷降息,趋向激烈的汇率斗争会加剧金融市场动荡。这对于以实体经济为主的新兴经济体非常不利。由于人民币汇率是“软盯住”美元,美元持续走强势必造成人民币汇率陷入腹背受敌的两难境地。市场人士普遍预计,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有贬值压力,但对欧元及其他货币汇率,仍会呈现升值的趋势。

  从跨境资本流动来看,美元走强必然带动更多资金流向美元资产,新兴经济体面临资本流出风险。目前,诸多迹象显示美联储今年启动加息的可能性很大,在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分化的情况下,美元具有中长期的走强基础,升值周期可能更长,这将进一步强化美元资产吸引力。市场人士认为,尽管短期内部分资金会进入新兴市场寻求套利交易,但从中长期来看多数资金最终仍将流向强势美元的美国。一旦资金持续外流,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本币贬值压力就会加大,从而可能引发金融动荡。当然,欧洲央行注入的大量流动性将有助于对冲美国退出QE的影响,维持全球流动性的基本平衡,从而缓解新兴经济体的资金流出压力。

  从出口方面来看,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将导致人民币对欧元实际有效汇率被动升值,从而削弱我国出口竞争力,德国等欧洲企业对我国出口也会增加。当然,我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进口成本。

  此外,专家普遍认为,人民币相对非美货币被动升值,从长远来看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企业赴海外投资。我国企业和过剩产能“走出去”会倒逼国内企业转型升级,提升靠品牌、靠服务赢得市场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