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银行3月28日消息 3月28-29日第五届中国小额信贷机构联席会年会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 本次会议主题为“开创新常态下的小微金融‘新生态’”。和讯网作为网络财经媒体对论坛进行全程图文报道。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巡视员、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杨再平在论坛中表示,我们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而我们的结构问题又不是那种大结构,而是微结构,各种主血管有了,但是毛细血管不发达,用中医理论进一步说,经络不发达。所以我们很多微小的部位血液不通。所以我们的问题在这里。
以下为嘉宾发言全文:
杨再平:
让我第一个致开幕词,我祝大会圆满召开。我谨代表中国银行业协会对我们这个年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我个人参加这个年会我印象中是第四次,有一次我记得我是出国,不在北京,没来参加。一方面我确实也很关注我们小贷公司,另一方面,有我过去的好朋友、老同事焦瑾璞先生他是秘书长,我从人民大学到人民银行是他外调,所以我去人民银行是他把我引进的,是我的好同事好朋友。正好他邀请,所以我说我一定要来。但是他原来没说让我第一个致词,我想借这个机会谈一谈我的感想,不能说是致词。
我们的小贷公司已经有九千多家,而且每一次年会我发现都很踊跃,相当程度上我们的小贷公司应该属于体制外金融,或者说非正规金融,或者说用一个更好听的话说是市场化程度很高的金融。为什么发展这么踊跃呢?当然我们不排除有些小贷公司是自生自灭,但是总体而言这个板块它的发展非常市场化,非常踊跃,包括每次我们这个会。所以我在思考这个问题,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我想对这个现象做出我个人的解读。我想以一个标题来解读我对我们小贷公司这么踊跃发展,这么一个市场化机构的发展,我把这个标题报出来,“从大满灌金融到小微滴金融”来解读。你说是暴利也好,你说是诉求也好,就是融资贵融资难。但是总体上看,或者从总量上看,我们并不缺钱,不差钱,我们是一个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我们的居民储蓄已经超过50万亿,我们还有4万亿每年的外汇储备。而且我们一直是储蓄大于投资。也就是说我们的储蓄,我们的资金供给是大于投资的,投资没有把储蓄用完,为什么一直存在着融资难融资贵这样的问题呢?我们思考我们的问题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
总量不差钱,这就想起了一本书《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我们不妨去关注金融结构问题,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界定,什么叫金融结构?各种金融工具、金融机构,决定一个国家金融结构的特征。尽管总量我们有很多但是结构不一样,它的金融效率是不一样的,这本书的作者他只研究大的金融结构,比如证券、银行贷款或者其他的金融工具,我觉得我们需要把他这个金融结构进一步向微观去推演,不仅要研究金融的大结构,而且要研究金融的微结构。我们的金融用灌溉做类比的话,相当于我们水库的水是满满的,我们大的渠道也有了,但是缺乏小渠道,尤其缺少喷灌滴灌。
大家看云南的梯田很好看,但是有些水田是很小的,我们叫大丘小丘,有一个笑话,小到什么程度呢?说一个人去插秧,插完秧手工的时候他明明记得插了九块地,但是数来数去是八块地,他怎么也不理解。后来发现有一块地是被斗笠给盖住了。也就是说大量都是小块的水田,现在大块的地灌溉到了,但是大量小块的田地得不到灌溉,而常年干涸。所以我们用灌溉来比喻的话,就是我们有一个大水库,而且源源不断往这个水库里边灌水,大渠道有了,我们银行有了,证券有了,银行也不少,但是缺少很小的渠道,缺少管道把它引到喷灌滴灌,这就是我认为的金融结构。
我们不是总量问题,而是结构问题,而我们的结构问题又不是那种大结构,而是微结构,各种主血管有了,但是毛细血管不发达,用中医理论进一步说,经络不发达。所以我们很多微小的部位血液不通。所以我们的问题在这里。
那么怎么样去研究微结构呢?金融微结构,还是回到这位作者说的三个方面,首先要有产品,什么叫金融微结构呢?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针对那些濒临化的或者弱势的小微经济体提供的有针对性的多样性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我们缺这样的东西。如果这么做的话,我们小贷公司就属于针对这种微结构中的组成部分。
我们跟美国的银行体系相比,大银行并没有美国那么高,但是我们缺乏美国大量的这种社区银行,七千多家。所以我们要在机构,当然机构一般很难动,但是产品的创新要有针对性、多样性,还有市场的多样性。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用微结构这样的概念来推动我们针对实体经济中间不容易受到关注,或者比较漠视的那些弱小的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我们现在的金融还是大满灌。
最近大家都很关注美国人彼得(音)写的一本书叫《从零到一》,他有一个理论进一步引证了我这个想法。《从零到一》很重要的思想是不要去那些大市场中间苦苦竞争,不如去发现这些狭小的市场中间争取大的市场份额,他的一个经典的案例就是Facebook。Facebook最初就是为哈佛大学一万二千名师生设计的,他开通十天就占到了这个市场的50%,大量存在这种小市场,市场细分以后的小市场,只要你一做就能够做到很大的市场份额,你就是赢家。所以我们要从大满灌金融到小微滴金融转变的概念。所以做小金融的不要忽略小,不要忽略那些边缘化的东西,我认为从大满灌金融到小微滴金融过程中,解释了边缘化、体制外的非金融为什么能发展。也希望我们法律越来越积极的作用,能够让中国金融释放更大的能量,推动我们实体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