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愿将脑洞大开,未来新建一个万达广场有没有可能部分众筹?万达院线要拍个电影可不可以部分众筹?
新的玩法下,千亿资产运作在整个生态内都可以以电子化的方式开放,资产的经营情况、实现流水情况都变得数据化、透明化。比如你众筹了万达广场,那么购物中心每日客流量、每单元租赁情况都得向你汇报。又比如你众筹了万达电影,那么你也许可以在某个移动端实时获取最新放映票务情况,大众甚至可以早在制作期就指手画脚参与其中,决定“由我投拍的电影”应该选哪个女主角。
依托着互联网思维这么一玩,你和朋友们,怎么可能不去逛逛“自己的”万达、怎么舍得不拿着类似于“红包”这种只属于股东的“特权”福利看个“自己的”电影?
当互联网金融拴住实体产业,它就不再是一个只在云端飘着的东西,不再是搭一个数据平台就能卖卖理财产品的概念。互联网思维本身能打开的想象空间巨大。
之所以举万达为例,是因为其近期掷出3.15亿美元收购第三方支付公司快钱68.7%的股权。资产越来越“重”的万达意欲“减负”,在互联网金融的领域里跺跺双脚开迈轻资产步伐。
在这个收购的另一面,是第三方支付终于从打破了头的红海收单业务里爬起身来。互联网金融,是救命出路也是战略方向。谁让支付天然有着互联网金融的命根子:大数据!
快钱掌门关国光幽了一默。他判断未来的趋势是“支付终将免费”,羊毛不能出在羊身上了,怎么办?关国光说“那就要让羊毛出在猪身上”,而“猪”就是积累数据后可叠加的东西:资产端、资金端;理财、信贷、营销。
事实上,“怎么让羊毛出在猪身上”这个看似玩笑的命题,或许恰恰是这轮金融变革中最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互联网金融“七寸”在哪?
一直觉得互联网金融承载的名气和热度,与其发展到当下的实质进步,差距甚远。行走在业内,几乎每天都会遇到号称自己在做互联网金融的人;似乎满微信朋友圈都是试图卖着互联网金融概念寻找风投的项目。新事物火了一年多,真正着道的机构却屈指可数。余下的,不过是“借助互联网渠道做金融”而已。
负债、资产,牌照、产品、风控。属于金融的这些概念,哪些才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
本轮互联网带来的革命和历次技术革命一样,都是依托新技术造成了社会再分工,由此创造出新的产业和机会。互联网给金融创造了什么?传统金融仗着牌照优势对金融条块割据把控,却在互联网时代被割去了领地,牌照反而成为其监管约束,于是大呼互联网金融不顾风险抢跑不公平;负债端压力如山存款大战,这些都不假,但“存款”之于互联网金融,也就比个流量和客户开发成本,吸引存款的关键还看资产吸引力。
“互联网金融革命,其实是把金融的风险管理这件事情,依靠数据剥离掉了,谁拿到这个东西,谁就牛大了。”关国光说,“数据和客户关系,是这次革命中最稀缺的东西。”至于线上和线下,关国光说,把线下资源抛到线上很简单,但线上流量要到线下变现有壁垒,做到者则占先机。
万达快钱样本
顺着上述逻辑得到三个关键点:数据、客户关系、线上流量线下变现。当支付公司投奔互联网金融,快钱的路子是甩出股权铆上产业。万达有的是线下物理流量,变成数据和消费者信用,空间天然存在。
至于数据,关国光说,去年万达全板块入口流量16亿人次,形成数据3000万。“万达广场Wifi可以跟踪客户手机上了几楼,经过哪几家店,停留多少时间,这个数据和支付融合想象空间巨大。”另一头,快钱系统已有数据比对量几千万,完成交易消费者数3亿左右。
流量积累能打开的想象是,如果能提供风险可控的标的,就会有投资人,资产可以被证券化卖掉;数据积累能打开的想象是,看得懂商户的信用,看得懂消费者的信用。
以商户信用为例,关国光称,比如某火锅店,在上海、四川万达经营都有清晰流水数据,这样就可以预估其一旦开在重庆、江苏等地的经营表现,形成风控模型,甚至可以帮商户“免费开新店”,用其后续营收通过支付系统回收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