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鼓励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市场和普惠金融的前提下,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既是竞争也是合作的关系,包容与创新应是两者未来的发展方向。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和中国经济年鉴社主办的“中国民间金融论坛”上,相关业界人士表达了上述看法。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认为,金融本身的功能是解决市场供给的问题,而市场主体没有民间和政府之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应该是平等的。作为政府,应该为所有的市场主体提供相应的制度运行环境,由相应的制度支撑公共环境和基础技术。

  北京市网贷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大刚表示,民间金融从十年前就已存在,到了2012年呈井喷状态,由于理论研究和深层次的机理没来得及厘清,在新技术来临之际,社会职能包括业务和管理的演变因为缺乏理论支持,可能会付出昂贵代价。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认为,民间借贷的金融行为具有快捷简便、手续灵活、门槛低、资金来源丰富的先天优势。但是由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和正规金融制度供给的缺陷和不足,加上目前监管制度的不健全,容易产生主观意愿的违规行为;容易和国家宏观政策形成冲击,延缓政府宏观调控效果;不规范的操作隐藏的风险容易引起社会不稳定;高杠杆率容易形成还贷负担,出现暴力追债等行为。如果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金融教育和消费者保护权益制度不完善,以上现象还将泛滥。这就对现有的金融制度和体制提出了挑战,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现象正在倒逼传统银行和传统正规金融机构改革。

  赵锡军表示认同,他认为加快制度建设是当前最应重视且当务之急。另外,基础性服务也同样重要,有些责任需要专业性的机构去承担。比如,创新性的互联网金融以及传统的民间借贷等金融行为,都遇到征信体系、信用数据库的建设问题。怎样获得数据、管理好数据、使用数据,防止被滥用,如何建立网络信用库、网络的金融合同等基础设施和基础条件的建设还没跟上。国际上,发达国家的P2P纯粹是线上业务,没有线下业务,但是国内的P2P平台线下投入的资源远远超出线上。工作人员疲于做征信、担保调查等,目前适应市场经济的基础设施限制了金融的发展,给创新性金融、传统的民间借贷带来隐忧。如何建立征信体系,为保护投资者制订相应的规则、授权、风险管理措施?需要中央层面形成制度规范,否则随着越来越多的自然人和小型机构进入借贷行业而无法抵御经济波动带来的金融风险。

  棕榈树CEO洪自华说,中国目前的金融机构没有真正提供信用,他认为金融改革不管走到哪一步,最终是要有提供信用的机构,P2P平台需要建立良好的公信力和透明的运行机制。民间金融还没有法制环境,比如,一个公司可以在不同地方做抵押,不同的法院做出不同的裁判,不统一和割裂的市场,健康成长会很漫长。

  珠宝贷运营总监李敬姿表示,互联网金融行业创新背后的逻辑在于资源禀赋,不同的资源禀赋决定成本和盈利结构、运营策略不可。

  在互联网金融的热潮中,北京智行合一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李尧表示,此时的业内人士更应冷静看待自身可承受的风险。

  德众金融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许圣明的建议是做好监管体系建设,要保持自律,把风险控制的防范始终放在首位。他认为,自律与监管是最大的问题。造成投资者对P2P网贷不信任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平台跑路。除了监管制度的出台外,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资质,必须做到行业自律只有赢得投资人信任才有发展的基础;对风险保持敬畏心,且行且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