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央行网站发布新闻称,已经取得监管部门相关业务资格、发行过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且能够按规定披露信息的受托机构和发起机构可以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注册,并在注册有效期内自主分期发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此举意味着信贷资产证券化注册制正式启动。
此前,监管层宣布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审批制改为业务备案制,且发起机构自留比例也得以调整。中信建投预计,2015年资产证券化规模将继续快速增长,预计4000亿~6000亿的发行规模。\
今年发行规模或达6000亿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统计,2014年中国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新增发行量接近3000亿,是自2005年启动资产证券化试点至2013年末的全部发行量的两倍还要多。
其实在今年2月,《第一财经日报》就曾报道称,银行间市场资产证券化将改为注册制。当时消息人士表示,银行间市场资产证券化产品注册制的正式执行仍需国务院批准,若获批将于春节后推出。
中信建投表示,目前利率市场化已经接近尾声,保本理财的发行成本与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成本基本持平,考虑到资本节约、无需缴纳存款准备金等众多优势,以资产支持证券融资的优势已经凸显出来,预计未来商业银行的发行动力将大为增强。
去年11月,银监会推出信贷资产证券化备案制,发布资产证券化业务规则,银监会对已经取得资质的银行取消资格审批,发行产品“事前实施备案登记”。
银监会将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由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以及央行注册制的落地意味着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银监会备案+央行注册”模式正式启动。
此前,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从2005年就开始试点,当时国开行和建行分别进行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但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程受阻,一直到2012年才再次启动试点。
2013年8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2005年央行会同银监会发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管理办法》(下称《办法》),其中没有限定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条件,这其实就是注册制管理模式。
上述《办法》还规定,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可采取一次性足额发行或限额内分期发行的方式。不过,受市场处于发展初期、金融机构证券化业务刚刚起步等因素影响,试点以来金融机构均采取一次性足额发行的方式,未提出过分期发行申请。
此外,招商证券认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是“盘活存量”大方向上的重要一步。预计2015年将陆续出台更多有利于银行资产调整和化解风险的政策,即进一步利好银行股估值提升。在2015年没有超预期信用风险事件出现之前,浦发银行、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中国银行等有望受益。
股热债冷压制需求?
根据央行规定,对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按照投资者适当性原则,可由市场和发行人双向选择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交易场所。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的这一新规意味着央行态度的转变,使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登陆交易所成为可能。此前,央行倾向于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银行间而非交易所上市交易。
至于如何提高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流动性,彭博结构化产品全球主管RusselParentela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流动性的提高依赖于资产证券化产品市场规模的增加,随着发行增加和市场规模的增大,流动性是件很自然的事情。此外,这些资产证券化品种需要连接在一个统一的市场,这样很易于交易,也会增加市场流动性。
据记者了解,目前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在银行间市场交易,除了去年6月发行的“14平安”,并没有其他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交易所上市。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在交易所上市将受益于交易所新推出的质押式协议回购制度从而增强流动性,也有利于将风险分散至银行体系外。
不仅如此,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还有望通过做市提升流动性。央行还规定,受托机构、发起机构可与主承销商或其他机构通过协议约定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做市安排。
不过,海通证券还分析认为,目前权益市场的火爆已经对债券需求形成压制,市场对7%以上的标准化债券产品的需求亦显不足,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优先档的收益率普遍集中在4.5%~6%,票息上的吸引力有限,将对其需求形成压制,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的发行难度加大。
海通证券报告还指出,流动性不足是制约投资者对于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需求的另一个主要问题。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主要在银行间市场发行,机构普遍以持有到期为主,交易十分冷清,且其较难开展质押回购融资,进一步降低了其流动性。
一位银行业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在此前利率市场化没有完成之前,商业银行吸储成本甚至低于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成本,这也直接导致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融资的动力不强。”
上述银行业分析人士还指出,对于银行而言,通过资产证券化,流动性较低的资产的流动性会大大增强,这样会降低银行的资本需求和风险资产比例,将信用风险分散到银行体系外部,银行的信贷投放空间会进一步增加,对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也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