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按照国务院的批复内容,有别于进出口银行和农发行,国开行的定位首次由一般政策性银行明确为“开发性金融机构”。
在批复中,国务院要求国开行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充分利用服务国家战略、依托信用支持、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开发性金融运作模式,积极发挥在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在全球经济复苏依旧缓慢的当下,在我国经济“三期叠加”的今天,决策层明确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定位,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事实上,开发性金融机构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其早在一个多世纪前便已出现,特别是在二战后,开发性金融机构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与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更多受利益因素驱使,且大部分贷款存在周期错配,即短期资金运用于长期贷款不同,开发性金融机构以国家信用来集中和积累资金,贷款主要投向投资数额大、期限长的国家优先发展领域,在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命脉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中,发挥了长期融资领域主力银行的作用。
对于我国而言,在经济增速逐渐下行、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转型难以一蹴而就的背景下,基础建设无疑是经济发展不“失速”的重要支撑。而国开行作为开发性金融机构,无疑能更好地把融资优势与政府的组织优势相结合,用建设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
从对内来看,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棚户区改造等民生工程,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这方面,国开行无疑可发挥很大作用。事实上,去年以来,监管层就频频出手,强化国开行对相关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能力。
例如,据媒体报道,央行去年向国开行发放了3年期1万亿元的抵押补充贷款(PSL),为国开行的棚改贷款提供了低成本的资金。再如,去年6月26日,银监会批复同意国家开发银行筹建住宅金融事业部,以支持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相关数据显示,对于保障性安居工程,财政的直接支持力度相对较小,与住房保障相关的公共财政支出金额占比一直维持在3.5%左右。同时,更多的保障性住房建设责任被转嫁到了开发商身上,如通过配建保障房以抑制地价过高。从结果上看,我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度并不理想,未来有必要依靠政策性机构来完成政策性目标。而随着国开行住房金融事业部的成立,保障性安居工程有望获得大量、持续且价格相对低廉的资金支持。
从对外来看,随着国开行被明确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未来其有望在“一带一路”等国家建设发展战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根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因此,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未来我国必将有更多的企业“走出去”,与沿途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进行合作。但这些项目投资周期长、收益情况难以准确预计,即便是在国内,企业也很难从商业银行获得项目建设资金,“走出去”后,企业想要在海外融资的难度更可想而知。而国开行“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定位,则决定了其可以更有效地支持相关项目建设,从而为“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