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从哪儿平地刮起的一阵风,让外媒传出央行即将推出量化宽松政策(QE)的风声,中国央行方面则紧急出面澄清。4月28日,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表示,有关央行将通过直接购买地方债的方式投放基础货币的报道没有依据。

  应该说,这种传言一种可能是猜测,另一种可能则是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误解,第三种则是对于中国地方债的过度担忧。

  如果仅是猜测,那么这种猜测似乎太超前或者离当前经济形势还太远,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时,中国也只是使用了四万亿的刺激政策,如今,全球经济已经走出危机的最低谷,正逐步复苏与企稳向好,中国更没有必要在美国都退出QE的背景下再行QE之策,虽然中国目前的确遇到了经济下行的压力,但经济增速下行的速度与形势也并没有2008年经济危机之时严峻,更不用说这一轮经济增速下行在本质上是中国政府有意以时间换空间,以调结构、提质增效为目的的一次主动而为。因此,若中国真要推出量化宽松,也一定是经济下滑突破了政府预期的底线或者经济下滑到了必须使用特殊刺激手段之时才会发生,显然,目前中国的整体经济形势还远远没到那一步。

  而如果是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使用的误解,则大可不必担忧,如降准、降息等都属于货币政策调控所常用的工具,不仅中国常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经常使用,这一点,从2008年至今欧美各国的多次使用可见一斑。而如果因为中国在降准时不仅使用了定向降准,同时辅之以全面降准而言,这也不过是某种货币政策使用的搭配形式而已,无法等同于量化宽松。

  对于另一种认为中国央行可能通过直接购买地方债的方式投放基础货币的猜测显然也没有足够的现实依据支持。一是中国地方债所谓的危机目前仍在完全可控范围内,并且中国近两年来已经注意到并在切实改变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现状,更在考核管理机制上明确了不唯GDP论。这意味着未来地方债将进入一个有效的平衡处理期,不会再在短时期内出现地方债规模猛增的局面,地方债的偿还也会随着地方经济转型而逐步进入良性循环。此外,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与美国不一样,美国可以某个市因债务问题而宣布财政破产,中国不会,至少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宣布哪一个城市的财政破产,但部分地区的确有“寅吃卯粮”的现象。

  从融资渠道而言,十八大之后,中国的地方融资渠道正日益丰富,民间资本也随着政策的放开而逐步进入了相关公共民生领域进行投资。

  从货币政策工具,比如存款准备金率而言,目前中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依然处于15%以上的高位,如果市场发生流动性不足的情形,中国通过降准就能够达到“补水”的目的,并不用刻意去“放水”导致市场流动性四溢。因此,中国目前无须靠直接购买地方债来投放基础货币。正如中国总理李克强在两会期间一再强调的,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内还有足够的货币政策工具可以使用,除了降准、降息外,中国还有高达3.8万亿美元左右的外汇储备可以妥善利用。

  综合来看,中国目前并没有被逼到要实施QE的内外部环境,国内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也还有足够的空间,因此,中国没理由现阶段实施Q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