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投资于中国内地股市的资金额度意外大幅增长,因为境外投资者选择经过实践检验的方式来参与上海和深圳的牛市。
银行家和律师们本来预计“沪港通”的推出将会降低投资者使用现有机制的兴趣。“沪港通”于半年前的本周启动,是首个将中国内地与外部世界连接起来的市场机制。而在直接投资额度机制下,投资者要么自己向中国政府申请额度(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么花钱使用其他人的额度,比如他们所在银行的额度。
但中国内地股市飙升吸引投资者纷纷涌入,尤其是外国基金公司,它们可能还没有以中国市场为基准,但如果不设法跟随中国股市上涨并分享溢出效应,它们的业绩就可能落后于他人。
尽管上周出现了回调,但上海市场在过去6个月里仍上涨了76%,同时深圳市场上涨了80%。在创纪录交易量的帮助下,香港市场最近大涨,半年来累计上涨了16%。
“沪港通”机制所涵盖的公司数量有限,而且境外投资者购买的股票还存在所有权问题,这让许多投资者仍愿意使用配额机制。
纽银梅隆(BNY Mellon)亚太资产服务业务主管Michael Chan表示:“在‘沪港通’即将启动之际,人们预期直接投资额度需求将会下降,但我们迄今没有看到任何需求下降的情况。”
中国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项目已经推出了十多年,除了获批额度总额逐步增加以外一直没有大的改变——今年3月底总额度为720亿美元。
此外中国还有一项总额度为3300亿元人民币(合530亿美元)的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项目,RQFII牌照持有者可用离岸持有的人民币投资中国内地市场。
今年3月,富达(Fidelity)获得的QFII额度增加两倍至12亿美元,从而成为首个获批逾10亿美元投资额度的非政府机构,此举被视为中国政府进一步扩大该项目的迹象。
香港交易所(Hong Kong Stock Exchange)一直致力于解决国际基金公司提出的问题,后者担忧通过“沪港通”持有的投资的法律地位以及交易周期内不同时点所购股份的所有权问题。
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的亚洲股票现货和执行服务业务主管斯特凡纳•卢瓦索(Stephane Loiseau)表示:“目前在使用‘沪港通’的主要是银行以及新用户——之前未能进入内地市场的对冲基金和规模较小的资产管理公司——这种情况将会随着该项目的发展而改变。”
另一个问题是香港和内地的节假日差异。这意味着沪股通——也就是境外投资者购买内地股票的渠道——在上海和香港两地的节假日都会关闭。此外,由于交易在第二天进行结算,沪股通在香港节假日休市的前一天也会关闭。全年总计有28天投资者无法通过该渠道投资,尽管其中6天并非香港的休市时间。
“这是一个重大缺陷,本应在沪港通启动前解决,”瑞信(Credit Suisse)大中华地区证券部主管袁淑琴(Nicole Yuen)表示,她还认为所有权问题也应在沪港通启动前解决。
“我们处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节点上,不仅要打开大门,还要处理得当。在打开中国的入口和在这一进程中保证香港和国际市场的核心价值之间,需要取得一个平衡。”
然而,更长期来看,市场参与者预计随着沪港通不断拓展,将有更多机构投资者和其他投资者使用这一投资渠道。与深圳交易所的连通渠道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放。深交所是许多科技集团和初创公司的上市地。
“人们正在观察沪港通,并且这样思考‘投资者正在进入,中国正在开放,我们需要在热潮到来前进入’,”高伟绅律师事务所(Clifford Chance)专注结构性投资基金业务的合伙人马克•希普曼(Mark Shipman)说。
沪港通还为投资者提供了他们在其他地方可以获得的那种几乎匿名的投资渠道。这一点与QFII不同,获准QFII资格意味着投资者会为外界所知,交易决策也会被追踪。
兴业银行的卢瓦索形容中国代表着“一种趋势,并不仅仅是一个热门话题”。
“如果你是地中海俱乐部(Club Méditerranée)的投资者,你现在知道复星(Fosun,今年2月收购了这家法国度假村集团)了,”他说,“并不是每一项中国资产都像阿里巴巴(Alibaba)那样在纽约上市——投资者最终必须到香港和中国内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