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城市概况

沈阳作为辽宁省的省会,东北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长期以来也是东北地区经济、文化、金融和商业中心,是东北地区物资贸易中心和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在全面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战略机遇下,沈阳正依托辽宁中部城市群,立足辽宁,辐射东北地区腹地,加快产业发展速度。

二、金融业发展基础

沈阳拥有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配套能力较强,沈阳的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东北大中城市之首。2008年,沈阳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7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1934.1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1742.7亿元,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为4:50.1:45.1,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3%55.0%42.7%。按常住人口口径计算的人均GDP49748.7元,排在国内城市前列。

三、金融业发展概况

沈阳的金融发展历史也比较悠久,在发展金融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建国前的萌芽阶段。1936年,汇丰银行在沈阳设有分行,七七事变前,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在沈阳也设有分行,1945年,东北银行正式在沈阳开业,承担发行地方流通券。

2)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高度集中、独家垄断阶段。国家银行长期占据垄断地位,银行业务种类单一、申请贷款程序复杂,股票债券二级市场落后。

3)改革开放后的金融体制改革及发展阶段。伴随着地方金融组织的成立和向社会发行债券等直接信用方式的采用,沈阳踏着全国金融改革的步伐逐步建立起一套崭新灵活的金融体系,2002年后致力于打造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已取得长足进步。

目前,沈阳金融发展也初具规模,是东北三省资金流集中之地,在金融设施、机构数量、交易规模、金融产品创新和金融人才等方面均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沈阳着力打造的金融商贸开发区目前正在扩区升格。

在银行方面,金融存贷稳定增长,内部结构有所调整。截至2008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40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1%,增幅提高0.6个百分点,居民存款中定期储蓄占比上升,企业存款增幅逐月减弱。人民币贷款余额3250.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4%,增幅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票据融资大幅上升。全年金融机构收支相抵净回笼278.3亿元,比上年多回笼16.0亿元,增长6.1%

在证券方面,截至2008年末,沈阳目前有两家本地法人证券公司,73家证券营业部,资产总规模为37.35亿元。不过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陷入低迷,全年实现证券交易额5880亿元,比上年下降43.4%,净减少4512亿元。

保险业务增长较快,人身险拉动作用显著。2008年,全市实现保费收入86.6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增幅提高11个百分点。各类保险赔付支出31.8亿元,增长4.2%,较为稳定。保险密度(人均保费收入)为1213.8元,比上年提高301.6/人。

四、金融中心发展定位及举措

将沈阳构建成为东北区域金融中心,已经成为省市政府的共识,并将此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之中。20058月,辽宁省委和沈阳市政府在《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形成产业积聚,成为东北地区的金融中心”。沈阳市委、市政府将建设“东北地区金融中心”纳入了《沈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并赋予金融商贸开发区相关扶持政策。

此外,为加快推进东北区域金融中心的建设,沈阳市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促进金融业的发展:

一是积极吸引各类外资金融机构在沈阳安家落户。200831日,香港华富嘉洛证券有限公司在沈阳设立,这是东北首家港资证券公司代表处。

二是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市财政注入40亿元资金组建城建基础产业投融资集团,组建注册资本100亿元的工业发展投融资公司,建立担保规模30亿元的农村投融资机构,出资10亿元,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条件比较成熟的新民市、辽中县、康平县、法库县搭建投融资平台等;与此同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对在境内外上市融资的企业,一次性最高奖励300万元,对上市后备企业则实行分阶段补助,并且鼓励设立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

五、金融中心竞争力

根据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CFCI)的评价结果,沈阳在CFCI229个金融中心城市中金融发展综合竞争力排名为第13位。在东北地区,沈阳金融发展综合竞争力和金融生态环境排名第一,金融产业绩效和金融机构实力排名第二,具备了一定的金融发展基础。本次评价显示,在区域内沈阳在金融产业增加值及其占GDP比例、银行及证券类机构实力、文化娱乐、城市旅游和整体金融商业环境方面有较大的优势,但在金融产业绩效增长速度、教育环境和城市交通等方面存在相对不足。

沈阳在东北区域金融中心中的实力是相对比较强的,本期以0.15点的微弱优势超越大连,在东北地区中暂列首位,其优势是多方面的。

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沈阳稍逊于哈尔滨,在东北地区排第2位。如图1所示,其比较突出的优势在金融业增加值以及该项占当地GDP的比例上。2008年沈阳的金融业增加值为1737亿元,占本地GDP的比例为12%,远高于同期东北地区平均水平。差距比较明显的是金融业职工同比增长率,2008年的增长率仅为3.42%,而东北地区的平均增长幅度为5.49%

在金融机构实力方面,沈阳在29个城市的整体中处于下游水平,并不具备优势,稍落后于大连,不过在东北区域中整体实力高于平均水平,相对哈尔滨和长春还是有比较大的优势,参见图2。在银行类机构方面,沈阳与大连基本持平,较哈尔滨和长春优势比较显著;在证券类机构方面,沈阳目前有2家本地法人证券公司,73家证券营业部,领先长春、大连和哈尔滨。

 

沈阳金融产业绩效与东北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图2 沈阳金融机构实力与东北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在保险类机构方面,沈阳稍落后平均水平,2008年全年保费收入86.6亿元,赔付支出31.8亿元,保险深度为2.24%,保险密度为1159.79/人,无论是在机构数量还是本地市场业务量和业务水平上与大连的差距都比较大,不过较长春和哈尔滨的优势还是明显的。在机构国际化方面,与东北区域的平均水平基本持平,与大连有差距。

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沈阳的优势突出,在东北区域金融中心中位列第一。在金融人才分类排名中,位列第7,东北第1;在金融商业环境排名中则为第11,稍落后于大连。

如图3所示,沈阳在金融人才环境上大部分都是领先东北区域平均水平的。文化娱乐、城市绿化、城市旅游等方面,在东北地区都是名列前茅的。不过,城市交通是沈阳比较大的硬伤,其最大的弱势在于没有轨道交通,而目前在东北区域,大连和长春都具备了轨道交通。此外,教育环境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尽管与东北区域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当前沈阳的教育环境还是与哈尔滨和长春有一段差距。

如图4所示,在金融商业环境方面沈阳也有不错的表现,得分仅落后大连0.72点,大幅领先长春和哈尔滨。各方面的实力都高于东北区域平均水平。沈阳的经济实力是十分雄厚的,2008年的地区GDP3860.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742.7亿元,在东北区域都排名首位。在专业服务方面,与哈尔滨实力相近,29个城市的分类排名该项位列第11。在社会保障和经济外向度方面,沈阳稍落后于大连,但大幅领先长春和哈尔滨,在29个城市的排行中位列第11和第9位。

 

图3 沈阳金融人才环境与东北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

 

 

沈阳金融商业环境与东北区域平均水平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