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特区一体化带来城市和产业双转型

  5年前深圳经济特区的正式“扩容”,让深圳广袤的原特区外区域正式划入特区版图。这开启了深圳城市建设一体化发展的全新面貌和格局,而未曾想到的是,这一变革对于深圳经济和产业格局的影响如此迅速地就到来了。

  5年后,原特区外只有旧厂房和低端产业空间的印象被打破,人们发现,一栋栋崭新的写字楼和产业用房在龙岗、宝安等地崛起,他们不仅在硬件设施和配置上比肩甚至超越原特区内的产业空间,而且在产业分布上也彻底打破了原来原特区外多为加工制造和产业配套的格局。

  诸如总部经济、研发、科技制造、文化创意、生物、创客等全球最新的产业和业态都不再是罗湖、福田和南山等区域的专利。包括宝安、龙岗等曾经的制造业大区现在也都同步引入这些全球最新产业和业态,而越来越多的技术革新、新产品和产业基地也都诞生在原特区外,为这座城市带来多城市中心和多产业中心的城市和产业双转型的格局。

  从今天起,南方日报纪念深圳特区建立35周年,针对深圳区域经济观察的系列报道正式启动。我们将一线走访各区,观察特区一体化5年来深圳各区产业的最新变化,了解各区都形成了哪些优势和特色产业,他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格局怎样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瓶颈。敬请垂注。

  8月15日,微众银行APP上线,作为中国首家互联网银行,这家银行在互联网上的入口正式开放,而其背后的后台运营则位于深圳前海。除了微众银行,大量具备互联网概念的金融企业纷纷注册前海,作为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深圳前海未来将成为创新金融和跨境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的聚集地。

  在城市规划和发展学者的眼光里,深圳城市中心从罗湖、到福田再到未来的前海,一路向西。而深圳的产业发展却并非随这种城市中心发展而“迁移”,而是呈现“遍地开花”,各区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都十分突出的局面。

  长期关注深圳产业经济发展的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特区一体化后,两大趋势改变了深圳的产业格局。一是原特区内外同时进行城市更新,不分内外地同时引入新产业、新业态;二是城市格局由原来的中心和外围的关系变为各区域组团式发展,“这两者都使得深圳形成了城市和产业双转型的格局,原来的优势产业功能性扩张,原关外的区域也形成了多产业中心的格局,原特区内外各区域的关系由产业分工变为了竞合”。

转型升级 原特区外不再满足于加工制造

  6月19日,在深圳国际创客周期间,位于深圳龙岗坂田的星河WORLD创客世界正式挂牌,成为全国最大的创客全产业链聚集区,同时在这里挂牌的还有大韩民国光州信息文化产业振兴院深圳分院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星河世界创新创业基地。一下子,包括创客、手游及机器人等全球最新最热和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都落户在这个叫做星河WORLD的产业园内。

  星河WORLD其实还有个更为广为人知的名字——星河雅宝工业园,这一建筑面积近160万平方米的产城综合体是由旧工业区改造而来,它曾一度是深圳最大的旧改项目,而现在这里仅用于商务的写字楼、产业园等就达到75万平方米。

  “最开始我们招商时,很多企业和公司都对来原特区外办公感到犹豫,而在来看了这里之后,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改变了对原特区外办公写字楼的印象。”星河WORLD一名招商经理告诉记者,这里靠山,项目依靠山体设计了全生态的产城综合体,同时在交通上毗邻关口和深圳地理位置的中心,去哪里都很方便。

  在星河雅宝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郭智炜的眼中,星河WORLD已经不再有特区内外的这种概念,甚至这里很多的配置都高于原特区内的写字楼,“我们曾经在全球范围内考察孵化器,其目的就是为了在星河WORLD做一个一流的孵化器平台。”郭智炜告诉记者,星河WORLD商务体量的定位包括从创客空间到孵化器到加速器、中型企业集群,直至500强总部基地的一个完整产业生态链各阶段所需要的各类产业空间。

  而在宝安,2007年启动改造的宝源路的一个旧工业区也瞄准了当时深圳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这个拥有21栋厂房,曾经“脏乱差”的工业区看到特区内的华侨城LOFT创意园成功转型,也开始有意识地转型文化创意产业园。后经过改造并被深圳创意投资集团纳入旗下,这里成为动漫游戏产业集中的区域。

  特区一体化5年来,深圳原特区外的很多地方都经历城市更新,兴建起和特区内一样标准甚至更为先进的产业和办公空间,长期固执地坚守在特区内办公的企业也在逐步改变对于原特区外的印象。

  特区一体化,原特区外产业发展最大的变化就是,原特区内和特区外几乎同时都在进行城市更新,城市更新后的特区内和外的产业空间都在同时吸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落地,这改变了原特区内外产业有分工,特区内都是高端、总部、研发,特区外都是加工制造的格局。

  郭万达认为,这种城市格局的改变也带来了产业格局的变化,而原特区外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产业沉淀,也都不再满足于加工制造,转而培养自己的研发力量和升级产业。

创新驱动 技术更新带来新兴产业空间

  在深圳大鹏新区环境优美的山海环境之中,一个可实现3000万份可溯源性生物样本存储能力的中国首个国家级基因库、全球最大基因库正在这里加紧建设。与此同时,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华大基因研究院共同建设,国际水稻所、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支持的新型研究机构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也落户在这里,未来这所生物育种研究院将建成国际一流的生物育种创新高地和国际生物育种科技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

  深圳国家基因库、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生物育种创新研究院以及生物谷的国际会议中心、大鹏国际生命科学产业园、大鹏国家海洋生物产业园等共同构成了位于深圳大棚坝光的深圳国际生物谷。在这里,深圳从2013年就开始布局的生物技术正在成为深圳的未来产业,目前已经有兆凯生物、绿诗源生物、环球生物等多家生物企业进驻。

区域竞合 你研发我加工的关系被打破

  而在产业链条上,原来特区内强于高端产业和研发,原特区外强于加工和制造的产业格局也在发生悄然变化。

  “原特区外的企业在一定时间的产业沉淀后,也都不再满足于加工制造,他们也发展研发并承接新的产业分工和产业衍变。”在郭万达看来,过去的特区内企业研发,特区外加工制造的角色已很难再形容当下深圳特区内外的产业关系,“原来可以说是分工,现在则是竞合关系”。

  拥有中兴、研祥、腾讯、大疆等众多科技公司,并刚刚作为主会场举办完深圳国际创客周的南山,难以独占“创客”经济给产业带来的新机会。虽然拥有最多的创新资源和人才,但南山至少将面临两个区对于创客同样大的吸引力,一个是福田,其拥有的华强北被认为是创客发展的最佳产业温床;另一个是龙岗,大量新建的产业空间正以免租,提供生态、场所和补贴等各种方式吸引创客进入,目前全国最大的创客全产业链聚集区也位于龙岗坂田。

  这种产业关系的变化在郭万达看来可以从城市格局的变化方面予以解释:以前,深圳城市的格局是中心和外围的关系,这来源于更早深圳和香港的关系。而特区内外一体化后,这种格局发生变化,出现组团式发展的格局,宝安、龙岗、龙华这些都成为新的组团,即在中心之外出现新的副中心,深圳由一个中心与其他外围的格局变为中心和多个副中心的格局。

  城市的转型带来了产业的转型,与中心一样,副中心也希望有高端制造业、总部经济和研发,因此,在龙岗、宝安这些副中心,也慢慢出现了原来在原特区内的总部、研发等经济,不过郭万达强调,“这些并非是从特区内向特区外转移的,转移是你多我少的搬迁过程,而深圳这种实际是功能的扩张性布局”。

  这种多中心格局也带来了区域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特区内外的产业正在由分工更多体现竞合的关系。郭万达表示,“原来你做研发我做加工的分工的关系被打破了,现在我也要做研发,要做总部,所幸技术的大爆炸和产业的裂变给深圳产业扩展以空间”。经济中心从罗湖到福田到前海,而金融业的分布并没有因为这种中心西移的出现福田衰败、罗湖更衰败的情况,“罗湖的传统业务还在,只是新功能都去福田和南山了”。

对话 郭万达:特区一体化五年 竞合关系渐形成

  南方日报:特区内外一体化这5年来,深圳城市和产业的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郭万达:城市更新同步进行,原特区内外都在引进新产业、新业态,以及城市中心和外围关系被打破这两大趋势决定了特区内外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或者按照深圳市市长许勤的话来说,就是发生区域和产业双转型的格局。

  在原特区内,南山、罗湖、福田、盐田,既有城市的转型,又有产业的转型,而同样在宝安、龙岗,包括新的功能区,也出现了双转型。以龙岗大运新城为例,它定位是一个副中心、在这个副中心里面,它包含了服务的中心、总部的中心和城市的中心等功能,而这个副中心本身又形成了中心和外围的关联,关联以网状分布。

  南方日报:那么原特区内和原特区外现在的产业关系是怎样的?还是以前互补的特点么?

  郭万达: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词“竞合”来形容,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现在各区的竞争并不属于“你多我少”这一种,因为现在中国的产业本身还没有完全定型,产业还在不断地出现升级以及裂变,不断地出现新的产业间的融合,这与发达国家区域间中心和外围的结构是不一样的。

  发达国家的中心与外围的结构是建构在产业比较确定,技术比较确定,以至于分工也相应比较确定的基础上。而在深圳,经济中心的不断西移,即使是金融行业也是功能不断更新的过程,罗湖的传统金融业务依然存在。而从制造业来说,互联网、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都在不断刷新这一行业,只做好一块远远不够,这给予更多区域更多的产业机会。

  现在我们处于一个技术变革的爆炸期,特别是互联网产业,会不断裂变出新的产业、新的服务,不能再用静态的眼光去看产业的布局。

  南方日报:深圳目前各区似乎在产业上有所重合又各自有特点和特色,这是如何形成的?

  郭万达:这与各个片区原来的功能划分、基础设施以及深圳整体对新产业的布局三个因素有关。如宝安本身就是一个制造大区,又背靠重要的机场,因此福永很多的产业就和航空物流有关。它的传统产业加基础设施,再加上深圳给它的功能定位,就会形成既有现代服务业又有传统制造业的升级,这些形态在宝安都是存在。再比如大鹏发展“BT+IT”,就是和它的产业基础、功能划分和布局有关。

  因为城市不定型不断出现副中心,技术不定型带来产业的不定型,再加上各区政府相互的竞争,所以深圳就打破了传统的中心和外围的区域产业关系。不再是你做制造我就做配套,你做研发我就做加工,而是处于后发的区域也开始有优势,这种优势来自于制度、产业。这种布局放大到广东、全国,也都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