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P2P行业中,经常被质疑的一个问题是:是谁在向P2P借款?他们真的能承担得起那么高的资金成本吗?相较于银行5%左右的利率成本,去P2P借款的成本甚至要翻倍,因此,通常被当做定论广而告之的是:P2P就是次级资产的聚集地。
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银行非“高富帅”不入法眼
不妨先来谈谈银行槽点,再去看P2P的机会。
无需多疑,银行都是“大店”,线下网点众多,资金实力雄厚,客户资源丰富。对于企业借款而言,千万以上的融资银行还会进行严格的筛选,优中选优对接大型企业。由于有成本优势,银行不愁没有借款客户,属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状态,陌生的行业领域不碰、额度低的不碰、与政策导向不同步的如污染行业、产能过渡行业等不碰,一条接一条筛选下来,剩下的也就是企业中的高富帅了,百万级别以下的小型企业贷款,银行可能不屑于理你。
对于个人借贷而言,向银行借过钱的人都知道,最重要的就是抵押物,基本上房产是最优选择,没有房产、土地,基本上银行贷款的路径已经封死,对抵押的要求比较死板。当前包括很多互联网企业在内的创新创业型企业,光在抵押物上就遇到了瓶颈。除了房产之外,银行还要考察资金流水、工作状况等各项信息,程序繁琐,一笔借款报资料、银行综合评价至少得花上2-6周的时间。假如中间哪一项不对银行口味,对不起,请找别家。
这样看来,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或个人之所以被银行挡在门外,不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是由于银行金融服务的面向有限。有问题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银行服务的空白市场也给民间金融以发展的契机。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14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近9000家,贷款余额近1万亿。P2P平台的大部分加盟商都是小贷公司或担保公司,P2P自建的渠道其实也相当于一个“小贷公司”。他们的服务对象,正是这些在银行无法拿到贷款的客户。
资金成本并非决定性因素
看完服务方的问题,我们再看需求方的现状。
银监会最新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约为22万亿(截至2014年12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70万亿元),按照最新数据计算,中国的小微企业还有超过23万亿的资金缺口。市场空间巨大。年初,广发银行发布《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认为国内近7000万家小微企业中,有一半以上一年之内会出现1-2次资金周转缺口,61%小微企业每次缺口金额在50万元以下。按照每个企业需求资金50万计算,全国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超过45万亿。
众所周知,企业融资中,资金周转对时效性要求是第一位的,与之相比,资金成本倒是第二位的。由于银行的较低的审批效率无法及时满足需求,企业往往通过供应链金融或其它方式满足这一需求,P2P就是他们的选择之一。另外,对于小微借贷,成本或许是用户考量的众多因素之一,其重要性也被过分强调了。越低的借款额度,能承担的资金成本越高,对于小微借贷的人群来说,这是真理。当前,消费贷、工薪贷、学生贷其实都是消费驱动的新市场,他们的钱大多用于装修、买车、买数码产品、衣服、化妆品等等,件均借款额度甚至不过万元,更多的则是几百上千元的借款项目,现在京东白条、淘宝花呗等甚至几十块的东西都能分期。借款额度低,就算利率再高,还款的差别也不过百元、千元,用户的成本敏感度大大降低。而他们真正关注的,或许是能否尽快拿到这笔钱,把心爱的限量版鞋子买到手。
这样看来,金融终究是需求导向的,在多元细分的金融市场中,成本或许不能成为一概而论的决定性因素。
小微商业生态特异
另外还需要看到小微企业商业模式的特殊性。
人们广泛存在的一个误区是习惯以衡量大企业的眼光去考察小微企业。与大企业规模化运营不同的是,小微商业人员成本低,经营管理简化,体量小,成本低,盈利率可能远高于大型企业。举个例子,在大型企业中,毛利润20%已经算很高了,而一个街边卖热干面的摊位,不需要重资产投入,买个手推车外加瓶瓶罐罐,其他采购一下食材就可以,没有重人工费用,夫妻俩早晨7点出摊,10点收摊,就能把生意搞定。一份热干面5元,综合成本可能不到两块钱,净利润至少50%。但如果把这个生意以规模化的方式开店、连锁,随着运营成本提高,利润率必然减少。做这个比较意在表示,大型企业有规模化优势,但小微商户有自己的商业生态,两者不能用同样的逻辑去看待。
但问题是,这些街边卖煎饼果子、热干面的人很多是没有个人征信报告的,他们可能从来没借过款,也没上过淘宝,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城市,更没有房产抵押。当他们急需一笔1个月甚至几天的小额贷款,银行不会给他们。但事实上他们的生意比较稳定,盈利也算不错。P2P就为他们提供了畅通快速的融资路径,而较高的利润率完全可以覆盖P2P的资金成本。
综上而言,银行不放款不代表资质差,只是不在银行传统的服务范围之内;选择高息不代表高风险,小微商业形态具有其特殊性,小微借贷也有其对成本和需求的独特考量。P2P并不是次级资产的垃圾场,正如《指导意见》种所指,互联网借贷是普惠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金融服务的有效补充。构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是我国深化金融改革的方向,错位竞争,优势互补,也将是互联网金融以及P2P未来的发展路径。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P2P业内仍然存在较高的溢价成本。这一方面在于细分市场服务的稀缺性,银行传统的借贷服务、信用卡等无法做到该部分用户的充分、灵活覆盖,而P2P等互联网金融公司深入细分市场则需要进行步步为营的基础设施搭建,成本较高。另一方面,用户对于P2P行业的认知还不到位,理财端的高息推动了贷款端的高资金成本。但需要清晰的认识到,这片市场是新兴的、健康的、充满活力的,与其因未知而冠以恶名,不如深耕服务,在共同的努力下,推动它的理性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