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纲:以开放姿态面对产业与人口多样性
在中国走向世界的进程中,深圳一直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新的历史时期,当全球范围的国际化城市不约而同地将“创新”视为转型发展的新动力,当中国致力于全面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之时,深圳正在探索一条兼具“中国气派”和“深圳风范”的国际化城市创新发展之路,努力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先行区。
10月10日由市外办主办的“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专题座谈会上,与会的深圳市国际化城市建设顾问委员会委员们深刻感知全球城市的竞争与合作已呈现出从资本技术转变为创新能力的新趋势,以世界先进城市为标杆,强化创新基因与创新优势,是全球化时代深圳着眼于构建城市对外开放新格局、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座新兴的大城市,深圳应以一种开放的姿态面对产业和人口的多样性,全方位开放将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国际化发展。”在樊纲看来,城市迈向国际化是一套知识积累的过程,惟有开放才能更好地学习发达国家经验并将其外溢到城市管理当中,从而少走弯路并赢得后发优势。
关键词:服务业开放
“中国的全球化进程已由过去引进国际投资和外国企业,转变为中国企业‘走出去’,而下一阶段中国引进的将主要发生在金融、物流、法律、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樊纲认为,如何在服务业开放领域先行先试是深圳在下一阶段能否抢占先机,实现更大发展的重要步骤。
政府不能决定企业在哪里投资,不能决定个人是否到一个城市发展,但能创造和改善企业发展的制度条件和个人发展的生活环境。服务业的开放则更好地服务于城市国际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形成取决于是否有众多国际机构在入驻并提供大量国际化的就业机会。
关键词:“城市病”
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趋势是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产生“城市病”,另一方面,大城市在创造就业、提高收入、环境保护等方面更有规模效益,并更易积累知识与经验克服“城市病”,这正是深圳需要学习与借鉴的。“建设国际化城市是一整套知识积累的过程,开放最大益处就是引进海外成熟的知识、经验从而外溢到我们的城市设计、规划和管理当中,少走弯路并形成我们的后发优势,”樊纲建议说,深圳可考虑选取几个国际友城网络中发达国家大城市作为深入研究和深度合作的目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管理等方面相互提供经验与支持,双方政府部门人员深入交流。
关键词:全方位开放
“深圳是一个新兴的大城市,必须全方位开放,首先就是对人口增长抱有一种开放的态度。”樊纲分析称,世界大城市,都具有多样性,包括产业的多样性和人员的多样性,而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多样性,我们并不能事先知道,只能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让人们进行选择,让市场和社会进行选择。
“大城市”的概念是一个城市群或城市带,而中心城市,更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对待周边城市的发展。周边城市的居民,可能都是中心城市的“经济人口”,他们有的白天到中心城市工作,有的晚上到中心城市消费。中心城市应对周边开放,甚至是帮助周边城市发展,帮助他们完善与中心城市的互连互通,尽快形成协同发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