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至关重要。“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亊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就此进行了解读。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当前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至关重要。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亊长、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扬就此进行了解读。  

变“独臂难支”为“四脚支撑”  

无论是扶持小微企业发展,还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都面临很多艰巨而复杂的任务,传统的以商业性金融为主体的金融组织体系越来越“独臂难支”。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健全商业性金融、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分工合理、相互补充的金融机构体系。  

“就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和发展而言,这样的表述是第一次,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多年来,我国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发展以商业化为基本方向。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发现面临的很多棘手问题,大多不是纯商业性金融应对得了的;放眼未来,艰难恢复过程中的大量问题,也须多种手段并举。”李扬说。  

李扬指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政策性金融在各国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如今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未来发展引擎主要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战略等,需要大量投资,资金不可能只来自商业性金融一途。另外,实现共享发展离不开普惠金融,而普惠金融本质上就是多重性质金融活动的集合。  

为绿色发展提供金融保障  

“绿色发展”是“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五大发展新理念之一。金融业肩负支持绿色发展的重任,“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绿色金融’是新生事物。在我理解,就是金融系统的运行以支持绿色经济发展为基本导向。我以为,发展绿色金融的关键,在于创造体制机制条件,使得绿色金融真正可持续,进而为绿色发展提供可靠的金融保障。”李扬说。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  

“只有能够有效定价、便利交易,才能使绿色金融支持的绿色投资能收回成本、利息,保证基本的利润,具有财务可持续性,否则,绿色金融活动就变成了财政拨款,也就没有私人资本愿意去投资。”李扬说,有了这套保障机制,绿色金融就能更好地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撑。  

发展直接融资降低杠杆率  

杠杆化运作是金融存在的根据,恰也是金融的风险所在。杠杆用得好,可以放大资金效力,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用得不好,放大的就是风险,而且会引致系统性风险。所以,“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要“降低杠杆率”。  

“过去政府文件中有过类似表述,但这次写进中央的规划建议中,成为‘十三五’我国金融业要完成的目标,这是审时度势、切中时弊的决策。”李扬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杠杆率上升特别是企业杠杆率上升较快,积累了较大风险。对此,一定要采取积极措施,逐步把杠杆率降下来。  

李扬指出,降低杠杆率的主要措施,就要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直接融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就是要鼓励大众创业,促进资本形成;就是要把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任务落到实处。当然最根本措施,还是保持经济一定的增速。在李扬主持完成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5)”的研究中,稳定增长成为降低杠杆率的“分母对策”,说的就是通过提高经济总量的“分母”来降低杠杆率。  

共建开放多元共赢的金融合作平台  

今天的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意义不仅局限在国内。基于此,中国“十三五”金融发展战略对中国和世界的互动给予了更多重视。  

“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是新表述。这意味着,我们要在把中国的事做好的基础上,努力办好世界的事。在这其中,金融业大有可为。”李扬说,事实上中国金融发展已经开始在向世界提供“公共产品”。比如,亚投行的设立,不仅为参加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而且把中国的开发性金融、互利共赢的理念融入其中、形成机制,这就是很好的公共产品。 

“亚投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是我们对完善国际金融体系的贡献,为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提供公共品。当然,所有这些都只是开始,道路十分漫长,中国任重道远。”李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