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人语

  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实施,在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方面,不少金融机构应声而动,以“互联网+”思维不断延伸农村金融服务触角,促进金融产品服务升级换代。今天本版推出一组报道,记者深入采访了福建、湖北、山西、吉林等地金融部门,对他们积极打造适合互联网特性和农村实际的金融环境的工作实践进行报道,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敬请关注。 
 

打造
百姓“家门口的银行”

本报记者 翁新辉 张秋希 通讯员 郭锬力

 


  三明市将乐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1.67%。近年来,随着农村惠民政策落地以及农村消费市场快速发展,将乐县农村支付结算服务需求高涨。对此,人行将乐县支行大胆创新,建立集“买、卖、推、代、缴、取”六大功能于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正日益改变着当地村民的生活。为了一探究竟,记者跟随着将乐县村民孙大姐来到万安镇“农家宝”网点,不到两分钟孙大姐就存好了1000元钱,还省去了操作自动柜员机的繁琐程序。实际上,依托互联网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给村民带来的便利还远不止这些。

  整合资源
  构建金融服务新平台

  早在2009年,人行将乐县支行就在辖内开展支付结算“村村通”工程,但受制于基础弱、网点少、覆盖面不足等因素,农村金融服务依然面临诸多短板。
  “如何更有效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我们一直在探索。”人行将乐县支行行长李江平说,除了现有的农村信用社、邮政部门已建的便民服务点外,将乐县还有县农业局和智慧家园(福建)电子商务公司推出的“农家宝”服务平台,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人行将乐县支行决定对各机构设施和业务进行融合归并,实现资源和信息共享。
  硬件投入是关键,人行将乐县支行引导有关涉农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入,增加自助设备布点,弥补农村银行网点不足的缺陷,改善全县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经过各方努力,“互联网+金融”将乐模式逐渐成熟,新平台由互联网导航式链接平台、涉农金融机构自助服务终端和POS机、免费无线网络及物流配送构成,设有农村金融、信息两个服务站,实现信息化服务与农村小额支付便民点的有效结合。
  截至2015年末,人行将乐县支行会同有关部门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商户、种养大户及致富能人等各类组织和个人中,创建“农家宝”综合服务平台63个。

  功能齐全
  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平台不仅具备网上代购代卖、充值、缴费、查询等功能,还能够把金融和公益性便民服务相结合,让农村群众在网上办理金融理财、小额信贷、手机银行、保险、社保、林权和土地流转、招工等事务。
  存、取款服务是“农家宝”平台的重大突破。郝芳忠是万安镇“农家宝”网点负责人,孙大姐存钱时,他收下经过点钞机清点后的钞票,然后把银行卡插进支付终端,从自己账户上把钱转入孙大姐的账户;取钱则相反,他付钱给村民,然后村民从账户上把钱转到他的银行卡上。
  “单笔2000元以内,每天存取款数额不超过2万元。”郝芳忠说,遇到数额较大的业务,可以直接和当地农村信用社联系,农信社会派人上门服务。
  针对不同区域人群需求,“农家宝”还适时推出个性化服务。如积善村毗邻工业园,网点负责人王永章在平台上重点宣传和推广“农民工存取款”项目,受到了园区打工族的一致好评。除了固定的支付终端外,“农家宝”网点还有“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新型支付方式,不同年龄层次的农村群众可以享受各自喜欢的金融服务。
  协助发放小额信贷是“农家宝”网点的另一特色功能。“网点负责人通过采集农户身份、经济收入、违法违纪等信息,为金融部门风险把控发挥了积极作用。”将乐县农信联社主任谢海平说,县联社开展“信用户”、“信用村(镇)”评选,推出各类普惠政策,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得到有效延伸。
  李江平告诉记者,目前将乐县乡镇一级已实现支付结算自助设备及终端100%覆盖。下一步他们将鼓励更多银行、保险机构入驻网点,为百姓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真正打通城乡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协作共赢
  金融活水流入“田间地头”

  记者了解到,2015年,通过“农家宝”平台共办理农村养老金等惠农资金提取65439笔,金额1925万元;缴电费、电话费近14万笔,金额653万元;小额取现及汇款45411笔,金额2419万元。
  依托平台,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快速增长。去年,将乐县农村电子商务交易2.6万余笔,以绿景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例,其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的产品已占总销售额45%以上。据统计,“农家宝”平台去年对外销售农产品总额达1352万元,购入商品总额达682万元,实现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流通新局面,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2.3%。
  一道获益的还有金融部门,仅2015年,将乐县农信联社通过平台直接或间接新增储蓄存款2893万元,同时大幅减轻了网点业务压力,支农贷款的贷前审查、贷中核查、贷后监查增加了一道有效“防火墙”。
  通过培训,各“农家宝”网点负责人架起了银行与农户间的服务桥梁。截至目前,各网点共收集农户贷款需求71户,协助开展贷前调查19户,向挂点金融机构报送贷款申请材料27份,协助监督贷款使用及催收到期贷款13笔、金额66万元。
  采访中,安仁乡雾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农家宝”平台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通过平台,他们获得农村信用社100万元贷款,以“托管+分利”模式流转土地1500余亩,投入各类农机具100余台进行规模生产,对周边农民粮食增产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花开”泽州分外俏

本报记者 郭晓东 通讯员 陈敏 田波波 中秋

 

  去年12月的一天,在山西泽州县巴公镇做农机生意的王姓小老板,通过一个微信向泽州农商行提出贷款申请,该行工作人员当即受理,迅即完成入户调查,经审核达标后,当天就如愿获得了20万元贷款。
  面对经济下行带来的新常态和互联网对金融的强烈冲击,泽州农商行依托互联网金融,积极研发和开办网上信贷,先后推出了微信贷款、“伯乐贷”、“创业贷”、“优+生活贷”等产品,实施了小企业联保、理财质押、林权土地抵押、融资链等多项贷款产品,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尽力满足各类客户的信贷需求,特别是对农户养殖贷款、妇女创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的“创客”们,则实行利率优惠、优先审批。2015年,该行累计发放各项贷款达到45亿元,扩大免费项目达到91项,全年为企业减负达到110万元。
  泽州农商行的微信贷款程序是,客户提出贷款申请后,在24小时内入户调查,条件达标后即可获得30万元以下贷款。为配合创业贷款——“伯乐贷”,该行与晋城市百微企业联盟联合成功搭建了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千马荟”平台,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理财顾问、经济论坛等一体化信息交流服务,目前已有500名会员。在晋城市青年创业大赛暨“千马荟”启动仪式上,该行现场为10名创业者提供了每人10万元的授信,并开展“万元闪贷”活动,广大小商户凭借“两证”,即身份证、经营证明就可轻松获取贷款。
  泽州农商行董事长郭明宇向记者介绍,今后该行将以“互联网+”思维为导向,进一步积极备战“互联网金融”,研发手机APP,建立集企业产品营销、农产品推广、生活服务、商品销售于一体的电商平台,编织线上与线下、实体与虚拟、金融与非金融共融的多元服务网络,竭力打通太行山区老百姓发展致富的“最后一公里”,打造一个完整的农村金融生态体系,让农村金融更趋时尚化、生活化、便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