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融资这一“老大难”问题,在当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更加凸显,引中国高层“问诊”。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有针对性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措施,再提“三个不低于”,为小微企业融资送上“定心丸”。  

    由二到三 小微金融服务针对性提升  

    2015年3月8日, 中国银监会为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将实施了六年的小微金融服务“两个不低于”目标调整为“三个不低于”,即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户数,小微企业申贷获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而此前的“两个不低于”要求银行对小微企业放贷的增速和增量不得低于上年同期。  

    同年5月8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针对李克强提出的要求银行降低收费,银监会副主席周慕冰表示,“能降低的尽可能降低”,并提到要继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度,推动信贷资源向小微、“三农”倾斜,努力实现小微企业贷款“三个不低于”的目标。  

   总理频提“三个不低于”  

  “国是星期三”注意到,距离总理上次提到“三个不低于”仅过去35天。

    今年6月2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李克强在听取民间投资政策落实专项督查工作汇报后指出,要尊重和维护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断深化改革,推动政策落地见效,稳定市场预期,进一步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  

   在为民间投资开出的“药方”中,李克强明确指出,着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银监会要抓紧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切实做到“三个不低于”。  

    “将政策落实与否用数字来衡量,这样操作会更具体,但必须保证贷款质量。”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彭红枫告诉“国是星期三”,要防止金融机构在放贷过程中,出现“为了达标而达标”的情况。  

    “三个不低于”加强了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度的同时,也需要警惕“浑水摸鱼”的情况发生。中国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金融机构对僵尸企业的授信一定要果断退出,以此有助于将更多的宝贵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率的小微企业和更有前景的领域,也有助于实现“去杠杆”的目标。  

多措并举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7日的常务会议指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更好服务“三农”,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有利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扩大就业。 

  除了要求做到“三个不低于”之外,会议还确定,合理设定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不得随意抽贷、压贷、断贷;坚决清理整顿融资过程中的各种不合理收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大额存单、可转换票据、集合债券等产品,引导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小微企业,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等一系列具体部署。  彭红枫认为,在对金融机构提出要求的同时,政府应对小微企业实施诸如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财政措施,在金融机构和小微企业两头对症下药,做到“两条腿走路”。 

 “商业银行要有大局意识,树立长远目标。”董希淼表示,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偏大时,银行要与企业“共患难”,尤其是对一些暂时遇到困难但仍有市场竞争力的小微企业,要继续给予金融服务支持。 

 一旦小微企业融资问题解决,还需注意什么?董希淼建议,金融机构亟需注重贷后管理,应结合不同的机构来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包括银行服务、非银行金融服务和非金融服务等。“比如金融机构在贷后管理时可以加强管理服务和资源支持,促进小微企业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