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共同主办的“2017陆家嘴论坛”于6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举行。全体大会六围绕“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协调与平衡”展开讨论,会议由财新传媒执行主编凌华薇主持,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托监督管理部主任邓智毅、中国人民财产保险监事会主席王和、上海保险交易所董事长曾于瑾、澳门金融管理局主席丁连星、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兼首执行官Nicolas AGUZIN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作为嘉宾发表演讲。



>>>>
陆书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技术进步带来监管挑战,而监管平衡点在于风险可控


大家好,我是最后一个发言,开始感觉最后一个发言还是挺有优势的,没有压力,现在看来最后一个发言前面各位嘉宾有的观点都说了,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今天我们讨论金融监管和创新的发展和平衡,监管和创新发展平衡的主题一直以永恒为主题,当前围绕创新离不开金融科技。现在金融科技这个词又是热点,之前互联网金融协会的时候,国内还一直说互联网金融,实际上,分析一下,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是定义,2015年7月18日十几个部委联合发布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中,提到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在支付、融资等方面创新的一些新的业务模式。

不管叫什么?围绕技术是核心推动,还有一个是金融,这两点是不容质疑的。当前金融科技的发展最大的特点是技术的快速,技术有了一些本质的变化,比如现在技术数据的处理能力提高,海量数据在十年前处理起来是没有手段的。现在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技术融合在金融领域。当今这个时代给金融带来了很大的变革,也为监管提出很多挑战。刚才各位嘉宾也都做了分析,还是非常有共识的。

一个方面,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技术的应用,让金融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普惠等这些优势发挥的同时,让产品更加复杂,产品嵌套复杂,让资金流动更加快速,这个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同时让风险识别更加困难,这是一个挑战。

第二个挑战,创新行业的服务主体的多元化,金融行业信息化程度相比其他行业非常高,应用技术非常积极。现在金融机构在不断探索通过新的技术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我们看到以互联网科技企业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创新势头非常猛,速度也非常快。这两类的融合也催生出了很多专业的中介机构、服务机构。现在我们也看到一些互联网金融集团化的趋势也在,集团化公司优势在于有产业依托。还有线上线下的产品非常丰富,另外就是客户的规模比较稳定,实施两个综合监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第三个挑战是创新带来客户长尾化的特征,资金端和资产端有大量的长尾人群,长尾客户,特点就是风险意识有待于提高,资金碎片化是一个特点,为资金流、业务流、信息流匹配情况的监测带来很大的难度。

最后,风险的叠加。以技术为特征的创新加网络传播快的特点,带来了金融风险,技术风险加之网络风险的叠加效应和扩散效应,这也给监管带来很大的挑战。在技术和金融高度融合背景下,我们怎么做好监管?监管、创新的平衡在哪里?无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适应市场,即便现在互联网金融在中国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还是要看到它正面的一些作用,包括低成本,高效率还有普惠。

通过近一段时间以来的专项整治,我们也看到了整体市场趋于理性,平台总的数量在不断下降,趋于理性,但是市场需求的热度并没有降低,从参与人数来看还是上升的,交易量也是上升的。这一点上,监管要从这个角度适应市场的需求。

另外监管平衡度在于风险可控。金融本身就是有风险的,这个点把握在什么度上才是风险可控?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非常难,需要监管和市场共同智慧探讨平衡点。把握好平衡,我们在谈金融科技发展同时,监管科技要与金融科技的发展同步起来,要让监管在未来做到有数据、有标准、有规则、有手段、有路径,这就是我的观点。谢谢大家。


>>>>
邓智毅(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托监督管理部主任):金融科技促进资管行业发展的同时,带来监管方式的变化。


各位大家上午好。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有两个高频词,一个是金融科技,一个是大资管。我来自银监会信托部,坊间也把信托当成大资管重要参与主体,围绕今天板块的主题我就金融科技对于金融,特别是资管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同时对金融监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谈几点看法,仅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单位。

我讲四句话。

第一句话,金融科技的继续形态发展越来越高。2016年3月份,金融稳定理事会专门发布了金融科技的描述与分析框架的报告,对于金融科技第一次在这么高层面上做了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定义,这也是今天这个板块讨论的原点。业界一般认为,金融科技到今天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金融IT阶段,二是互联网金融阶段,三是金融科技的3.0阶段。特别是在金融科技3.0阶段,应该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技术一并发力,所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发展的转化过程当中,资管行业最关心的是什么?就是智能投顾背后的技术,就是人工智能以及上面提到的新的金融科技技术。

严格说就是按照多因子、多策略,强化学习以及强化加深度学习这么一个技术路径,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一旦进入到深入强化加深度学习这个阶段,产生了重要的标志性的东西就是机器意识,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也是对智能投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因为完备的处理数据,能够进行准确的决策以及自我升级,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从技术形态上讲,通过这三个阶段,从人脑向电脑转化了,从线下向线上转化了,从低频向高频转化了。这个社会里面,交易里面看谁开“第一枪”。现在国外也有高频交易,就是穿山打洞也要缩短0.001秒来抢夺时间的速度。同时从自我到无我的境界,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升级的时候,科技的眼泪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眼泪,也代表人类的眼泪,金融科技就其技术形态来说是越来越高了,势不可当。

第二句话,金融科技对于我们行业特别是资管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广。一是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客户和资管机构获取的信息趋同,让获取成本大大降低。二是提高了信用违约的成本,互联网提升了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和可得性,这样就提高了融资方违约的成本。三是降低了行业的壁垒,加速了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深度融合,使过去非传统的金融机构依靠渠道优势和场景优势,能够跨界进入到资管行业,金融和非金融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四是改变了资源配置效率,过去市场资源配置存在一个错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资管机构得以更加真实、直接地获取客户群体的偏好。从而可以量身定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五是重构资管生态链,资产获取环节、财富营销环节都跟过去的方式、方法、路径发生了深度变化,彻底改变了传统资管行业的生态链。

第三句话,金融科技潜在风险越来越多。这有两个层面,第一,从机构层面来上看,一是影响传统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金融机构可能分流部分银行业务,对现有银行的盈利模式、盈利能力形成巨大挑战。二是增加信息科技的操作风险,金融机构更多运用新技术,并进行外包,增加风险管理难度,在实际运行当中已经有部分第三方合作机构因为系统缺陷导致金融交易数据泄露,这一种案例。三是有可能提高整体风险水平,金融科技企业在增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的同时,有可能降低客户门槛,引入更多的高风险客户群体,由于金融科技还没有经过一个完整周期的检验,历史数据也并不完备,因此很可能造成金融风险的低估和错误的定价,把整个行业的风险水平提高了。四是对突发事件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金融科技和物理网点不一样,是24小时全球全天候进行服务的,受到外界攻击和暴露时间会更长,概率更大,实时监测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置也对我们提出了要求。所以从机构层面来说,我们很可能面临着这么一些风险。

第二,从系统方面来说,也存在一系列的风险。一是增加了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金融科技加深了金融业、科技企业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营企业之间的融合,增加了整个行业复杂性,特别是部分科技企业在信息技术管理方面的局限性,有可能导致风险在这三者以及整个体系之间进行传导,系统越来越复杂,风险就越来越复杂。二是很可能强化羊群效应和市场共振,增强风险波动和顺周期性。在金融服务效率提升的同时,风险传导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更加趋同,从而放大金融市场波动。以资管行业智能投顾为例,金融机构运用智能化系统为客户提供程序标准化资产管理建议的同时,如果采用相似的风险指标和交易策略,那么很可能在市场上导致更多的统买统卖,重涨重跌,这种现象同频共振,这也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有取有舍,有得有失,相生相伴,这些风险伴随新的生态出现。从监管层面来看,我至少觉得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第四句话,监管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一是对于监管专业的能力形成挑战,监管者很可能很难快速配备相应专业的资源以及更新知识结构,识别潜在风险,从而影响监管有效性。昨天德勤发了一个报告,从2008年到现在,金融危机以来,整个金融机构收取的监管费用,全球增长了492%,累积起来将近超过3000亿美金。以欧美为主体的大型银行交的罚款增加了45倍,一方面说明监管的力度空前加大,同时也说明监管占有的监管资源越来越大。所以现在不仅出现了金融科技,也出现了监管科技这么一个新的形态,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传统监管的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了。银监会从几年之前搞EAST系统,非常有效,从侧面说明监管科技业面临一个巨大发展的挑战。

二是增加了风险监测和管控的难度,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对于监管第三个挑战,监管体系和秩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监管体系和秩序是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定的体系,监管机构和被监管机构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一个关系,也有人说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也有人说是司机和警察的关系,不管怎么说,已经有一套透明的游戏规则,在这个规则之下大家进行博弈。但是在金融科技发展到高度形态的时候,我们有一句话叫代码即规则,代码即法律。我们现在可以把一些智能合约内置到机器里面,一旦触发条件就进行自我纠错。

过去是警察在路上进行纠错,这是所谓的行为监管,现在发展到后面是探头,这当然是一个进步,等发展到无人汽车的时候,警察已经没有作用了。从一开始程序设计上面,你就把规则设入进去,也可能引发一个缺陷,一旦代码发生错误,很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前面讲到很重要的标志是出现了机器意识,这个非常重要。我可以大胆设想一下,如果今后把一些合规文化、合规意识、合规基因内置到机器里面,是不是可以自我循环和提高,到了那一天我们当然会高枕无忧,但是跟现在的监管形态和秩序是完全不一样的,谢谢大家。


>>>>
王和(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的监事会主席):金融的科技化是一个大趋势,未来一定属于基于科技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


各位早上好,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很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今天来跟大家在这里交流一下关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这个话题。前面来自于监管部门的领导都就金融创新与监管的问题做了非常系统也非常专业的分析。我看了一下名单,今天可能在这里面我是为数不多来自于企业的,来自于金融机构的。所以,我今天想从行业和企业的角度来谈谈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这个话题。

我想谈两点,第一,对于金融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一个基本认识。第二谈一下关于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面向未来,金融创新更多体现为科技创新,我讲两个观点,一个观点是金融的未来一定属于基于科技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第二个观点是金融将从一个更制度的平台走向一个更技术的平台,就是说金融的科技化是一个大趋势。

大家可能注意到华尔街很多金融大鳄们,几乎不约而同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是科技公司”。科技在推动金融创新与发展过程中,我觉得它的核心力量和贡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效率,二是创造可能,三是实现公平。这应当是金融创新的切入点,更应当是落脚点。同时,我们也看到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将成为未来重构金融的三股核心力量。

就保险而言,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合,我们知道,保险的大数法则决定了集合在保险经营中的重要性。而集合的效率直接反映了保险经营的效率。互联网为集合以及集合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可能,同时互联网将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我们理解风险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同时互联网不仅解决了传统对于集合的认识,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三项集合,反向集合的可能,为碎片化和场景化的保险创新提供了可能。

二是大数据,大数据相关的是保险经营领域是预测,大数据将从根本上改变认识科学,改变预测科学,改变我们对于风险的认知和管理,改变我们非常熟悉的清算,继而改变定价和风险准备。

三是信用,区块链将为重构信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今年4月份中国人保发布了全球第一份保险区块链白皮书,在这份白皮书当中,我们认为保险和区块链具有着基因性的联系,联系点是他们共同的社会性。区块链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能够很好地去协调集体和个体的关系,继而为重构信用或者构建更加高效、公平、公正信用提供了技术可能。跟区块链一起出现的是智能合约。金融合约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复杂,是执行过程当中可能的不确定性,也是消费者对于金融行业不满意一个重要的点,但是智能合约可以实现公平公正的执行,所以它能够改善客户体验,提高合约履行的效率,在更大层面实现公平。这是我们对于科技创新的理解。

第二,我想谈一下关于创新过程当中风险的认识。科技肯定为金融创新、保险创新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但是就像所有技术一样,都是双刃剑,带来了可能和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所以我们认为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要把风险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其实风险放在突出位置上背后有两个命题,一个是从数的层面重视,一个从道德层面重视。我认为数的层面固然重要,但是道德层面更加重要。我们把合规的文化植入到一个系统去是很重要的,我们整套的制度,整套技术可以保证合规,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合规文化植入到每一个从业人员的心中。其实合规文化最重要的是要解决行业立场和宗旨问题,就是回答好为什么要创新。

就保险而言,保险具有显著的社会性,保险社会性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保险是典型群众事业。在保险管理过程当中,包括创新管理过程中,运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技术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认识到在创新过程中,还要兼顾社会性。因为市场会均衡,市场会出清,但是均衡和出清是需要代价的,而这个代价往往是由社会和消费者来承担的。我们强化金融监管,金融体系是安全了,但是安全背后的效率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在金融业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要不忘初心,我们要回望和坚守金融业的核心价值,金融业的核心价值或者金融业的核心诉求是提升金融资源利用的社会总效率,实现金融利益分配的社会大公平。我讲总效率不是一个产品,不是一个企业,甚至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效率,是全社会的效率,是基于社会价值创造的效率,所谓大公平不是简单和狭义的市场公平,是更大范围和意义上的社会公平,就是全体参与者的公平,包括每一个个体。

因此,保险业的创新应当着眼于提升总效率,实现大公平,围绕这个目的展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监管博弈”,避免陷入监管博弈的误区,这种反复博弈的成本,最终还是要由社会承担的。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关键在行业,在于行业对前面提到金融的核心价值观的觉悟,并形成一种集体共识和行动。

中国人保在做一些科技创新过程中,一直秉持这么一个思路展开,我们在运用区块链做养殖保险过程中,我们运用这个技术解决了养殖保险的问题,继而为农村金融、农业金融精准扶贫,营造一个很好的环境,同时为食品安全全流程、全过程的溯源管理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是,为农业保险合规经营的监督创造了一个可能。

最后我想呼应一下主题,关于监管的问题。如果我们认同金融将从一个更制度的平台走向一个更技术的平台,金融监管必然要走向一种基于科技的监管,我讲的一个观点叫“以技制技”,用技术制衡技术。这个过程中,区块链技术在强化监管方面,应该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区块链有一种协调集体跟个体的关系,不可抵赖,不可篡改,都为我们强化监管和实现科技监管提供了一个技术实现的手段。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
Nicolas AGUZIN(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金融监管会发生急剧的变化,一方面要覆盖那些没有覆盖的领域,但是又不能扼杀创新和发展的空间,这是非常重要的。


谢谢,非常感谢您主持。您说得非常对,我们的确说了很多金融科技,但是在此我想介绍一下背景。给大家讲一下,我们是如何看待技术的,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技术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很多的机构、公司都在用这个技术,而且用了很多年。有很多发明都让很多银行服务的价格降下来,促进了使用的方便性。所以技术不是一个新事,那么什么是新的呢?技术变化的速度是全新的,互联网和技术结合起来就是一种革命,我们认为在未来的5-10年,这两者的结合将会让我们看到人类历史上有史以来可能最大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变化非常独特,会颠覆整个行业。尤其是金融行业,在某种情况下,会造成很多工作岗位的流失和消失,也会造就很多新的工作。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深刻的转型,这也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出现了之后改变商业界、游戏界、广告界的商业模式,现在这种变革即将进入金融业,就是我们说的金融科技。

说到中国,今天我们在上海,上海也是位于金融改革前沿的,中国在金融科技业处的位置是非常好的,中国的数字支付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另外线上的借贷也是最大的,而且中国的P2P的借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因此中国处在金融科技的前沿。

我们估计这个市场将会继续快速增长,而且会加速。我们认为,2020年借贷的规模将会达到5万亿人民币,互联网上发行的金融产品将会超过10万亿,网上交易会超过350万亿人民币,都是人民币不是美元,然后保险的保金也可能会达到1万亿,就是线上的市场所产生的保费。我们觉得这是巨大的变化,未来3-5年当中如果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金融机构获得的收入将达到5000亿。

互联网和技术像刚才前面发言人说,会给所有参与者提供平等的机会。主要驱动因素要分几个方面来看。第一,我们看到现在智能手机发展,且18-34岁年轻人非常多,他们非常开放,愿意尝试新的东西,现在我们有大数据可以进行分析,这些都驱动着变革。第二,在银行业也有一些东西在改变现在的环境,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很多人对金融机构丧失了信任,更愿意尝试新的东西和新的做事方式,这对金融行业创新的影响是特别大的。

我们把金融范围分为五类,一类是融资和借贷就是P2P的借贷,然后是股权融资比如众筹,第二个是支付,第三是分析,就是关于大数据的分析,还有人工智能,还有机器人的咨询,基础设施像区块链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这会形成新的整合,现在进行外来股票交易越来越方便,网络安全将会发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摩根大通角度来讲,主持人刚才已经说过了,我们一直在进行创新,我们有创新历史,我们进行了360度的分析,我们有360度的视角,我们要自己投资开发技术,也跟很多公司合作,也会买下其他公司或者参与其他公司。去年我们花了90亿美元在技术开发上,30%的投资进行新技术的开发。

比如我们有区块链的中心,因为区块链的技术非常重要,我们开发了快速支付,可以让你在网上交易,一个人用智能手机就可以完成一亿美元大额交易。我们也对很多公司进行了投资,另外我们跟很多金融科技公司合作,这个领域一共有100多个合作者,我们不断地参与到行业大型的集合当中,我们在建立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里面,我们可以在资本市场进行交易和商业票据的交易。

现在我们4万名员工致力于技术的开发,在纽约和旧金山都有专门的技术中心,所以我们的银行和传统银行是不相同的。另外说到金融监管,金融监管会发生急剧的变化,一方面要覆盖那些没有覆盖的领域,但是又不能扼杀创新和发展的空间,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