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2017产业金融发展蓝皮书:中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产业金融蓝皮书》)在2017中国(济南)产业金融国际论坛上正式发布。

《产业金融蓝皮书》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编制,课题组通过构建起一套适应中国产业金融发展特色的指数评价体系,全方位深入的评估分析了自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金融发展的最新状况。该评价体系从资金支持度、结构优化度、服务有效度、创新发展度、环境适应度等五个维度构建起指数评价体系,共选取了19组共计64项指标来,动态监测我国实体经济金融活动效率和效益,综合评估反映我国产业金融发展状况,期寄能为中央和地方金融改革与创新发展提供一个全新视角,为探索更合理、更高效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新路径提供有益支撑。

根据《产业金融蓝皮书》评价结果显示,五年来,中国产业金融发展取得突出成绩。2016年,我国产业金融发展指数达到149.78分,较2011年累计增长了49.78%。五年来,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融资结构不断优化调整、整体服务效率实现不断提升、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而发展的外部环境则在不断改善。

    截至2016年底,我国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达到了155.99万亿元,同比增长12.8%;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较五年前扩大了79.21万亿元,规模累计增长了103%。其中,直接融资比重有了显著提升,2016年全年包括企业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在内的直接融资量达到了4.24万亿元,占当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比重为23.82%,较五年前提升了9.7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融资租赁、私募基金、新型民营银行等一批新兴金融业态实现长足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跨境贷款、众筹融资、P2P贷款等一批新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模式得到创新,金融科技、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新兴发展理念开始兴起,金融服务产业的方式和产融结合的实践均有了探索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对本报告做了精彩的解读,以下为本次发布的解读内容。

背景及架构

十个评价结论

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