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经贸合作区已成为内地企业“走出去”的名片,是内地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商务部数据显示,目前,内地在20个“一带一路”国家正在建设56个合作区,占在建合作区总数的72.72%,累计投资185.5亿美元,入区企业1082家,总产值506.9亿美元。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处于工业化进程初期,市场潜力较大,香港也在积极探索在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过程中能够担当的角色。
香港贸易发展局研究总监关家明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香港具有“国际化”和“市场化”优势,尤其是在金融投资、物流航运、基建管理、法律仲裁以至区域商贸等专业服务范畴更可扮演重要角色,香港企业可为境外园区提供多方面的专业服务。
“香港作为全球三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资金来源和融资产品多元丰富,可对‘一带一路’海外园区的投资建设发挥巨大作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
提供高效融资平台
能否获得可持续的资金是境外产业园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当前,企业是内地投资开发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主体,尽管通过确认考核和年度考核的园区可以享受政府在资金支持和融资服务方面的政策,但大部分资金仍需在市场募集。
据了解,企业通过内地的融资渠道为海外投资项目筹集资金时仍有不少限制,而企业在进行相关活动时需要包括外币在内的资金融资。如果内地企业能够利用香港资金流通和完善的专业服务优势为海外业务融资,便利地使用香港商贸平台,问题便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香港贸易发展局发布的 《“一带一路”中外合作园区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指出,中国内地企业投资“一带一路”国家时,可利用香港的专业项目估值、可持续发展评估服务,用以引进外部资金,为海外投资项目及其他业务进行融资,并且通过香港作为地区总部的优势,利用香港高效的营商环境,协调内地、亚洲以至其他“一带一路”投资项目,提升整体的营运效率。
《报告》还称,香港的服务平台可为内地企业提供多种投资方式选择,包括利用私募股权投资资金,并利用香港的国际网络寻找境外伙伴,进行股权联合投资或其他股份制合作,帮助内地投资者分散风险,并借助投资伙伴的优势超越本身限制,结合企业原有的知识和专长产生协同作用,在投资“一带一路”时扩阔业务领域。
据了解,正积极部署海外园区建设的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深圳投控”)已在香港设立了金融平台,承担公司境外功能型控股、投融资和国际化资本运作等任务,并设立了深圳丝路基金、中英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等,为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并购、推动创新项目落地提供资金支持。
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是深圳首个境外经贸合作区,也是深圳投控复制“深圳湾”品牌走向海外的开端。该经贸合作区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总投资2亿美元,定位为科技型制造企业海外发展平台和中国制造、深圳智造的海外名片。
深圳投控负责人表示,将“依托‘深圳湾’品牌和丰富的金融服务、园区建设经验,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公司将加快拓展和巩固金融牌照资源,推进国内和国际金融业务布局,打造以科技金融为特色的金融服务产业集群和全牌照的金融控股平台。”
特区经验“走出去”
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推动了东道国工业化进程和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轻纺、家电、钢铁、建材、化工、汽车、机械、矿产品等重点产业发展和升级。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合作区创造产值387.5亿美元,上缴东道国税费5.7亿美元,有效地促进了东道国经济发展。
“英国《经济学人》评价,在全世界超过4000个经济特区中,深圳特区最为突出。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得益于香港的支持和发展。深圳是经济腾飞的经验,香港是制度体系建设经验,一起‘走出去’将有更大的影响力。我接触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官员都有强烈的愿望,希望能借鉴香港和深圳的经验帮助他们规划和建设经济特区。”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
曲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开发研究院已在斯里兰卡、埃塞俄比亚和刚果等国帮助政府规划经济特区,香港在这个过程中大有可为。
他进一步解释称,综合开发研究院提出海外产业园区要做好‘123工程’,即1部法规、2个规划(产业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3个方案(商业计划方案、融资方案、管理运营方案)。这三方面都涉及融资和投资回报,与香港金融业高度吻合,并且香港在国际人才资源方面独具优势。
“香港金融业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关键是看它是否愿意与内地联手走向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去开拓市场和提供金融服务。当年香港经济因走入珠江三角洲地区而获得了快速发展。今天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企业,特别是深圳企业,正在全速向海外市场进军,而香港有得天独厚的占领国际市场的能力。以前,深圳与香港成功地联手实施了‘引进来’战略,未来三十年能否在‘走出去’战略上紧密合作,不仅决定了深圳的命运,也决定了香港的发展空间。”曲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