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集聚是驱动一座城市创业兴业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近年来,随着中国人口增速逐步放缓,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各大城市为争夺优秀人才各施奇招,“抢人大战”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金融作为现代服务业中创新活跃、劳动生产率较高的部门,其知识密集型产业属性使得各大金融中心城市对于相关领域中高端人才需求不断增大。2019年12月发布的第11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选取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人数增长、从业待遇3类指标,针对31个金融中心的金融人才聚集情况给出专项评价。结果显示,2019年度中国金融中心金融人才集聚能力十强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深圳、成都、杭州、广州、西安和济南。

(一)“逃离北上”成人才流动新趋势,“新一线城市”吸引力显著增强

从各金融中心城市人口流动情况来看,2018年,在中国金融中心指数(CDI CFCI)评价范围内的31个城市中,全国性金融中心仅深圳常住人口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增长,北京、上海人口流入速度则明显放缓,北京全年甚至出现人口净流出的态势。另一方面,以杭州、成都、西安、重庆、郑州、长沙等“新一线城市”为代表的区域性金融中心,打破了以往“唯北上深广不去”的人才流动趋势,其中西安2018年全年人口净流入46.9万人,在国内金融中心城市中仅次于深圳,但东北区域金融中心人口流出情况依然严重,长春、哈尔滨全年常住人口均出现负增长。

从各金融中心城市金融从业人员规模来看,在本期金融中心指数中,北京、天津、成都和郑州成为最受金融人才欢迎的城市,其中北京2017年当年金融从业人员净流入超过10万人,而天津、成都、郑州等区域金融中心凭借其较强的区域辐射能力与人才政策红利,也吸引了大批金融人才落户。此外,杭州、深圳、大连等金融中心城市虽然金融从业人员规模相对较小,但近年来人才流入也保持着高增长态势,其中杭州近三年平均增速超过20%,深圳平均增速接近15%。


(二)“一线城市”金融行业收入优势较小,中西部金融中心更宜定居

薪资收入和生活质量水平高低作为吸引金融人才集聚的两项重要因素,是金融中心汇聚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按照中国金融中心指数课题组提出的“钱才集聚论”,在人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前提下,人才会向高收入和高生活质量“两高”地区流动,其中当地房价水平对与金融人才生活质量的影响尤其显著。

从各金融中心的金融业薪资水平来看,虽然除东北以及西南地区外,各金融中心金融行业整体薪资较全国平均水平优势明显,但本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中的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与其他区域中心相比并未表现出明显优势。北京是唯一金融业年均薪酬超过30万的城市,深圳金融业以27.45万的年均薪酬位居第二,而南京金融业却以24.74万的年均薪酬力压上海位居第三,此外广州、苏州、杭州等区域金融中心的金融业薪酬水平也已超过或接近20万元,与上海地区金融业收入差距并不明显。
若考虑当地房价对于金融人才生活质量的影响,全国金融中心的收入优势将进一步削弱。从各地金融从业人员住宅房价收入比(当年房屋销售价格/金融业在岗职工年均工资)来看,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从业人员面临的房价压力要远高于其他金融中心城市,其中深圳以0.18的住宅房价收入比位居全国第一,这意味着即使在深圳,处于中高收入水平的金融从业人员一年收入也仅能购买5平米住房。想比之下,南京金融从业人员住宅房价收入比仅为深圳的1/3,平均薪资却接近深圳的90%,重庆、郑州、长沙、南宁等中西部区域金融中心表现也较为突出,低房价收入比带来的低生活成本优势,为其在本轮金融人才“争夺战”中占得先机。

第11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通过对全国各大金融中心城市人才集聚能力分析发现,虽然目前北上深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依托强大的总部经济效应与高收入水平,在人才吸引力上仍存在一定基础优势。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以成都、西安、济南、重庆、杭州等为代表的区域金融中心,凭借不断加码的人才优惠政策和更具性价比的居住生活条件,正吸引更多国内外金融人才的目光。随着未来国家城市群都市圈战略带动区域金融中心实力不断提升,上述城市人才环境集聚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增强,“北上深”将不再是金融人才的唯一选择。


作者:肖钦 综合开发研究院 金融与现代产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