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病患病率上升,居民对健康保障需求越来越高。但随之而来的是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严重,行业营销方式急需变革。
可复制性强是保险产品的重要特征。由于保险产品责任、费率均为公开数据,因此相关产品很容易被同业模仿,而由于保险形态局限性,形态加速迭代处于殆尽边缘,保险产品同质化程度高。此外,随着百万医疗险、惠民保进一步发展,大量中小公司涌入市场,价格竞争愈演愈烈,保险企业急需解决业务模式瓶颈问题。
如何破局保险产品同质化,保险产品四季度有哪些新的市场策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观察到,探索大财富管理新机遇和叠加差异化增值服务正在逐渐成为是产品同质化环境下实现差异化竞争的破局之路。
探索财富管理新机遇
数据显示,2022年8-9月财富管理产品仍是新单增长动能,此外险企纷纷进行“产品+服务”权益升级,蓄力2023年开门红。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联合出品的《中高净值家庭资产配置和保险保障白皮书》显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中等收入群体迅速崛起,中高净值客户群体呈现出稳步扩大、持续增长的趋势,日益成为银行、保险公司和各类金融机构的重点客群。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指出,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发展迅速,居民家庭作为投资者在资产配置上可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主动权。十年间,我国各类资管机构合计管理资产规模由26万亿增长到130万亿。资管新规时代,居民家庭作为投资者能够真正进行多种金融资产的多元配置,在自身风险可承受情况下更好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目标。
在银行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行、万能险结算利率走低、银行理财打破刚性兑付的情况下,锁定长期收益水平的储蓄类保险产品竞争优势正显著提升。保险公司正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进行一系列实践探索。当前,上市险企纷纷推出财富管理类保障升级以进行获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当前保险在财富管理中的三种主要应用方式:
一是资产规划。例如,终身寿险产品可利用杠杆功能帮助投保人应对突发风险事故;而年金险通过分红架构设计使得财富实现增值,帮助抵御膨胀和应对利率波动,保证资金长期增值能力。备受市场青睐的增额终身寿险则是通过提前锁定利率,保障现金价值稳健增值与灵活支取。
二是保单贷款,投保人可于保险合同有效期内,以保险合同的现金价值为限向保险人借款的制度,主要是解决投保人短期资金周转需求。
三是财富传承,可通过保单指定受益人,保险公司依照合约指定直接履行,确保受益人直接获得最终的财富。
东吴证券研报显示,今年以来,增额终身寿险销售带动了人身险公司新单企稳。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受到消费者青睐,原因在于低利率和权益市场大幅波动的环境。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琦表示,增额终身寿险是一款在投保人生存期可通过减保领取保单现金价值,以及在被保险人身故时赔偿受益人身故保险金的寿险产品。相较于保险公司开门红销售的短期储蓄产品,增额终身寿险的新业务价值率水平显著提升,有利于提振保险公司新业务价值。
增值服务仍是险企布局重点
除了财富管理的市场火热表现让业内看到了财富管理的潜能外,增值服务作为险企破局产品同质化的重要策略依然备受关注。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关注到,今年以来,多家险企对自身的增值服务做了进一步的优化。
9月26日,中国平安升级了平安臻享RUN健康服务,重点推出特色体检、控糖管理、在线问诊、门诊预约协助及陪诊、重疾专案管理五大服务。
平安健康高级副总裁吴德军表示,“中国版管理式医疗模式”志不止在医疗,一方面要打通供给、需求与支付的闭环,代表支付方整合供应方,提供高性价比、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另一方面,还要以医疗反哺金融主业。
可以看到,“保险+医疗”增值服务对于人均保费的拉升效果显著,在破局产品同质化方面,升级“保险+医疗”增值服务也是众多险企的优先选择。
近年来,我国保险机构通过投资、自建、合作等方式,在医疗健康产业融合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尝试。目前主要通过三种方式:第一,“保险买服务”模式,将健康管理服务作为一种黏客、获客的手段。
第二,“保险+服务”模式。在医疗险、疾病险产品中搭载在线问诊、重疾绿通、二次诊疗、专家预约、院后护理等服务,实现保险产品的差异化。
第三,“管理式医疗”模式。通过打造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的管理式医疗模式,保险公司能够介入到客户预防、治疗、疾病管理、康复等生命周期,帮助客户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降低疾病发生率,提升客户健康产出,优化健康保险赔付,也能借助保险支付端的力量,引导医疗健康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的目标。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