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的制度规则2月17日正式发布实施,标志着全面注册制正式落地,注册制推广到全市场和各类公开发行股票行为。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格平日前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表示,注册制改革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全面注册制是各方参与者共同努力,实现改革突破的关键一环,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奠基石。全面注册制有利于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推动市场化改革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焕发生机 为更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奠定重要制度基础

  经过近4年的试点,注册制涉及的主要制度规则经受住了市场检验,也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了诸多重要变化。

  “注册制给资本市场带来最重大的变化是彻底焕发和更好完善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极大加快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为资本市场更紧密、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奠定了最重要的制度基础。”李格平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升直接融资比重”。李格平认为,推进注册制改革是落实这一总要求的“牛鼻子”工程,也是真正实现市场化的“关键一跃”。2020年至2022年,A股IPO融资规模分别为4742亿元、5351亿元、5704亿元。2022年我国企业IPO融资规模全球第一,筹资额占全球的50%。

  在李格平看来,全面注册制充分贯彻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理念,使整个发行上市过程更加规范、透明和可预期。他认为,此次改革的最大亮点在于,提高发行上市条件的包容性、提升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丰富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内涵,全面注册制改革将推动加快形成有进有退的市场生态,在推动产业、资本、科技正向循环方面发挥显著作用。

  “全面注册制下,资本市场在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科技创新等方面的能力都将增强。”李格平表示。

  明晰定位 为发行人提供更多上市选择

  在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首批注册制下上市的企业中,中信建投承做的项目均是最多的。

  截至目前,中信建投共保荐注册制下的上市公司100家,累计募资超过1420亿元,位居市场前列;公司注册制下的IPO在审项目和拟发行项目还有51家(不含主板)。

  “注册制下发行人的行业、规模和发展阶段确实发生了较大变化。”李格平表示,注册制下,上市公司以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产业集聚效应突出,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行业占比较高。

  他介绍,中信建投保荐承销的项目既有拥有核心技术和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也有特色鲜明的专精特新企业。“比如动力电池世界级企业宁德时代、全球光伏组件龙头晶科能源,以及网络安全领先企业奇安信、人工智能‘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还有高端钛合金和超导线材企业西部超导等。”李格平说。

  2020年至2022年,中信建投共保荐承销41个专精特新IPO项目和36个专精特新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累计为专精特新企业完成股权融资超过760亿元。

  “注册制下,成立不满10年即上市的企业仅占约16%。这说明科技创新并非朝夕之功,从科技成果到产业化落地需要长期耕耘。”李格平提到,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企业选择登陆A股,不再为寻求上市而远走其他市场。

  注册制试点以来,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加速增长,A股上市公司数量由3500余家增至当前的5000多家。李格平认为,全面注册制实施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差异化定位更加明确,将为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更多上市选择,其中战略新兴行业仍将是IPO项目最主要的来源。

  释放活力 投行生态将发生深刻变化

  “上市更加便捷,退市成为常态,市场回归理性。”在李格平看来,全面注册制实施后,证券市场将呈现出诸多新特点。与此同时,投行生态也将发生深刻变化。

  他认为,注册制改革彻底释放了投资银行的活力,是行业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全面注册制将有效推动投行机构由单纯依赖牌照的通道业务,转向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

  抢夺行业机遇,各方也将面临挑战。“全面注册制对证券公司的行业研究、价值发现、质量控制、客户服务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持续加强能力建设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李格平认为,下一步,投行应重点加强价值发现、综合服务和质量控制等三方面的能力建设。

  具体而言,投行机构要不断加强对国家战略、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律的研究,沿着产业逻辑“以投资的眼光选项目”;坚持均衡全能的发展路线,为客户提供全产品、全周期的优质综合服务;还要健全内控“三道防线”,建立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的体系。

  全面注册制下,证券行业竞争格局也将进一步分化。李格平分析,一方面,头部券商依靠综合实力将继续保持优势地位,但竞争会更加激烈;另一方面,深耕特定行业、特定区域、特定产品的精品投行也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从更长远的历史方位看,全面注册制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奠基石。”李格平说,从全面注册制落地开始,资本市场站上了长期健康发展的新起点。(上海证券报)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亦不为其版权负责。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