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印发实施,12月20日,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刘国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的规划为解决深圳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带来“及时雨”。
刘国宏表示,本世纪初以来,深圳就已面临经济发展的空间紧约束问题,众多企业、产业在深圳及周边城市的跨市域业务布局越来越普遍,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合作越来越密切,然而不同城市的规划、政策、基建等相对独立,不能有效衔接当前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的演化趋势。刘国宏认为,广东省政府统筹出台《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等五个规划就是协调解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这些类似问题的首个具体行动,特别是出台《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不仅有助于夯实深圳发展的腹地空间,使深圳迈向更高的城市能级,带动东莞、惠州等周边城市协同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形成一个更大规模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生态,培育出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中国企业。
“《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与以往一些规划相比,除对实现理想状态的规划设计与引领外,最大亮点是直面问题、求真务实。”刘国宏说,例如,在总体规划方面,明确“充分发挥深圳市委、市政府职能部门作用,会同东莞、惠州市有关部门,统筹推进和安排年度工作”;在专项规划方面,“由深圳牵头在跨区域产城融合组团建立统一编制、联合报批、共同实施的规划管理体制”;对跨市域协同治理,提出“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园区合作、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分担和产值、财力分享机制、征管协调机制”;对跨市域投融资与基建项目建设,提出“共同组建都市圈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国资平台,专项负责跨市重大设施投资、建设、运营”;对规划的重点任务,以附件形式明确省有关部门的实施责任。
刘国宏认为,《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即便已谋划了务实操作路径,其落地实施仍离不开广东省委、省政府从全局高度给予指导、协调和支持,但其更需要的是,深圳作为深圳都市圈核心,深圳市委、市政府在推动深圳都市圈建设时,要超越依靠行政命令分派任务的传统思维,善于用好规划和政策开展跨区域的利益协调、市场撬动和预期引导,激发都市圈内各级政府和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把深圳都市圈建成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大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