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2023年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5.59万亿元,较上年多3.4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
回顾2023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银行业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近期国家和金融管理部门召开的多次重磅会议,都为2024年银行业信贷投放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首次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近日,人民银行在召开2024年工作会议时,将聚焦“五篇大文章”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列为2024年需要重点抓好的工作。
“五篇大文章”所代表的,是我国经济结构优化与转型升级的关键。因此,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发力点。对于金融业来说,“五篇大文章”所涵盖的行业企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服务对象。这就要求以银行业为代表的广大金融机构在2024年继续稳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服务质效,以形成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持续性支持。
做好“五篇大文章”,高质量服务科技金融,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的精准性。
科创企业普遍具有轻资产属性,部分处于初创期的科创企业由于规模小、产品单价低等原因,甚至缺乏有足够说服力的经营数据。这是造成科创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也是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做好科技金融需要破解的问题。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从提升服务精准性着手,探索服务此类科创企业的专属路径。将科创企业普遍拥有的知识产权纳入考量,通过加强政银企合作等方式,创新金融服务产品,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这一更适合科创行业的方式惠及更多企业,助力“知产”变“资产”。
做好“五篇大文章”,高质量服务绿色金融,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优化产品和服务模式。
绿色低碳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同样体现在银行业。近年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做好绿色金融服务、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持续贡献力量。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需要引导更多人员和社会力量参与。作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就需要革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推进碳金融创新实践。2024年,碳减排支持工具延续实施。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充分利用政策给予的优惠,继续加强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领域项目的信贷投放。
做好“五篇大文章”,高质量服务普惠金融,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向纵深推进。
做好普惠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是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必然选择。普惠金融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这就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对小微企业、涉农主体、个体工商户等金融获得性较弱的市场主体的支持,重点做好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领域金融服务。然而,由于这些领域一直以来都是金融服务关注的重点,服务覆盖面较广,这就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未来的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深入挖掘行业特点,分析行业发展需求,将金融服务从广覆盖向深钻研扩展。充分运用网点网络布局广泛优势,将金融服务输送至“最后一公里”。
做好“五篇大文章”,高质量服务养老金融,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持续完善健全养老服务体系。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日益加快,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中国式现代化是老年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面做好新时代老龄工作,对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老龄工作。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份2024年国务院办公厅1号文件,成为了我国首个银发经济国家级政策文件。《意见》中特别提到要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这就需要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创新,丰富养老金融产品体系。探索金融与养老服务的更广泛结合,将更多养老服务纳入养老金融服务权益体系。
做好“五篇大文章”,高质量服务数字金融,需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数字化发展大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催生了很多新业态,也让金融服务与时俱进,创新了很多产品和服务模式。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就需要将自身发展融入数字化发展大局,强化对新技术的学习、接受与研究,了解新业态发展困境,满足新业态发展需求。将数字技术纳入业务创新范畴,开发更符合数字时代发展趋势的金融产品,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