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我国金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谋定了发展路线。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升行业自律管理质效,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于1月17日在北京召开数字金融重点领域自律管理工作座谈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单强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协会副秘书长杨农主持,来自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科技企业、咨询服务机构的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参加会议。

  移动金融APP自律管理方面,与会代表听取了《2023年金融App市场治理与发展报告》有关研究成果,并围绕金融App市场的制度建设、创新发展、自律备案、治理挑战、国际经验、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协会有关部门报告了移动金融App自律工作优化方案,一是采取“分类分层”的管理方式,综合考虑App业务类型、影响程度和合规成熟度等因素,在评估方式、抽查比例、关注程度等方面,充分结合自律要求执行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自律管理。二是建立移动金融App信息报送机制,组织开展移动金融App安全与运营等数据定期报送工作,为金融管理部门和从业机构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监控安全合规风险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进一步优化备案评估方式,切实降低金融机构合规成本。

  消费金融自律管理方面,协会有关部门还报告了前期对消费金融相关业务的摸排情况,指出当前贷款网络营销业务快速发展、规模巨大,在提升消费金融服务效率、满足普惠金融需求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不良率走高,营销端行业数据统计监测机制欠缺,部分平台“变相兜底”、不当营销、信息滥用、暴力催收等问题。下一步,协会将在金融管理部门指导下,从贷款网络营销、信用信息共享、催收自律管理等方面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促进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一是综合运用规范标准、统计监测、信息披露、备案登记等自律管理手段,建立健全对金融产品网络营销业务的自律管理工作机制。二是以信用建设专委会为依托,以互联网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为基础,积极推进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三是加速催收国家标准的起草和应用进程,大力推动催收业务自律管理工作,推动净化消费金融市场环境。

  供应链金融自律管理方面,参会人员认为,供应链金融在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是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当前,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趋势,部分创新型业务发展较为迅速,促进了产业链供应链顺畅有效运转。与此同时,这类创新型业务潜藏的风险也引起各方担忧,亟需加强规范管理。参会人员提出,当前供应链金融主流业务模式过度依赖核心企业主体信用,但由于供应链潜藏的风险传导性,一旦核心企业出现道德风险或经营不善等“爆雷”事件,则容易将风险扩散传染至整个供应链。对此,应积极响应监管部门号召,研究探索供应链金融“脱核”模式,凝聚行业力量,研究探索供应链金融“脱核”模式,推动供应链企业信用数据整合,强化金融领域物流、存货的规范管理,逐步建立健全订单、仓单融资等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的自律管理规则。

  产业数字金融自律管理方面,协会重点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以及数据要素合规应用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科技金融领域,协会依托互联网保险专委会的专业指导和专家资源,聚焦网络安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机构以及网络安全保险服务产业链,组织创投机构、资管机构、保险公司、科技企业开展自律服务。绿色金融领域,协会组织会员机构开展《建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金融支持指南》团体标准研制,近期发布了《建材行业转型金融服务指南白皮书》,提供可行的界定标准,梳通绿色金融发展堵点,探索可行的激励相容政策。普惠金融领域,协会响应银行、保险会员机构需求,在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领域布局相关工作,一方面服务上游供给侧的先进制造业,另一方面普惠下游需求侧一手车销售和二手车交易流转,有序做好服务汽车产业链的供应链金融、消费信贷、绿色保险、资产证券化等领域的业务创新。养老金融领域,面对“第三支柱”前景广阔、市场参与主体不断增加的发展新阶段,协会正积极发挥会员连接广泛、数字金融自律服务经验丰富的优势,组织研究面向金融机构的账户管理、产品开发、产品分销和咨询业务的自律规范与信息披露服务。在数据要素合规应用层面,协会聚焦金融数据合规应用,辅导银行、保险机构释放数据效能,发布了《金融数据应用 典型场景与合规报告》,举办以分布式数字身份研究及应用、虚拟数字人、隐私计算研究及在保险领域的应用等为主题的系列会员服务活动。

  单强会长在讲话中强调,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作为全国性行业自律组织,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在金融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在广大会员机构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紧紧围绕监管导向、行业需求、社会期盼,积极发挥监管和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以移动金融App、互联网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产业数字金融等领域为重点,持续完善统计监测、标准规范、备案管理、评议评估、检查惩戒等行业自律机制,高效服务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和新兴业态健康规范发展,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