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模型这些前沿科技正高速发展。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将如何改变银行业?银行如何借助金融科技实现某些领域的领先优势,并在金融科技变革下进行前瞻性布局?第一财经《首席评论》邀请富邦华一银行行长陈峰、睿智科技董事长陈建做客演播室,共同关注“金融科技如何重塑银行业未来”这一话题。


科技给金融业带来哪些改变?


第一财经:银行业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目前你们的这一转型在银行战略、银行投入等方面情况如何?

陈峰:金融科技在不同的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定义。科技在金融领域的运用一直是走在比较前列的,因为金融业愿意投入其中。长期以来,金融科技围绕两件事:自动化以及数据的挖掘、使用。在最近这个时代,金融科技被赋予新的定义,智能算法被提到一个新高度,所有信息都能够用数字的形态反映出来,进而管理整体业务的流程。在这件事情上,富邦华一的思考是如何去做一件性价比高的事情。我们一直是做合成应用的,这包括:第一,架构上的设计。这个架构上是完全自己干,还是引用SaaS(软件即服务)的服务,或者是跟外部人合作?第二,在基础的算法、硬件上,因为有一种做法是全部用分布式的服务器,就把以前银行的主机废弃了,另一种做法是同时采取多种方式。我们基本上还是选择以一个主机为主,结合一部分分布式的应用。这样可能能够保证走比较长远的道路。第三,业界也有很多讨论,今天是不是在存储的技术上以云为主,甚至是建立自己完全的私有云为主?我们走的是一个混合的路径。再一个,比如今天最热门的大模型的应用。大模型的应用,我们基本上也是以合成和聚合使用为主。大概很快就会推出一个面向内部客服的数字人。在内部客服体系里,每个人配一个AI助手,能够解决大量的流程问题。所以这些是我们从顶层设计到具体的应用。当然,这里离不开的就是跟外部伙伴的合作。我们应该是在中国大陆的这些外资银行里难得的拥有自己一套完善、独立的IT系统,并且大概已经能够做到向其他的一些金融机构做一些输出。


第一财经:科技进步到今天,怎么看金融科技在全球和中国的发展态势?

陈建:金融科技几十年来,一直围绕着数字化和自动化这个主线演进。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可以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深度、广度、精度。从深度来讲,最近十年来,深度大大加强了。各种神经网络技术、深度学习技术,已经深深地应用于金融管理的各个层面。第二是广度。金融的数字化、自动化发展到今天,已经远远地走进了信贷管理的全生命周期,不仅是信贷审批,贷后的管理、催收、营销、客服、反欺诈等方方面面都广泛应用了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第三是精度。各种各样的大数据都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能够被精准地捕捉出其中的金融管理模式,尤其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共性规律,所以精准度大幅提升。  


第一财经:刚才谈到富邦华一做金融科技升级方面的一些选择,要有性价比,要和外部的伙伴合作。在做选择的时候,为什么会做这样的选择,会有什么样的倾斜?

陈峰:这还是要回到银行的定位。我们大概两个特色,一是以台资为主,二是本地化。结合这两个特色,我们非常容易找到自己相应的客群,比如台资企业在两个产业上很强:制造业以及服务的终端。比如说做AI服务器的相关核心厂商,基本是富邦华一的客户。所以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可以很快地去寻找并使用到最具性价比的服务。第二个,就很容易再往外去延展,无论是金融同业,或者是系统的服务商,甚至是富邦华一的客群,都可以沿着原来这样的客群定位展开。所以这是我们筛选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和方法论。


金融科技前沿有哪些新进展?


第一财经:从科技的角度看,比如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模型,这些科技的进步,对于金融科技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陈建:万变不离其宗,更创新的技术形式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两个最核心的应用目的,一是打破金融信息的非对称。现在各种评分卡的技术、人工智能的技术、神经网络模型、深度学习的算法等,已经能够把各种传统的数据和各种大数据转化成越来越精准地对消费者信用风险和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的刻画,进而让银行的信贷有科学依据。另一个很重要的领域是降本增效。通过自动化的算法以及机器人替代了过去需要花费很多人工来做的各式程序和工作。所以这都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金融管理的各个场景,从获客、营销、风险管理到客户服务、反欺诈、流程自动化等等。在这方面,中国市场在深度应用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第一财经:目前富邦华一在比如说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和人工智能方面,有哪些探索或者布局?

陈峰:大模型的运用,基本上绕不开算法、算力以及智能体。银行很难有一个自己生成的算法,所以只能是应用方。我们用一些合成式的算法,再把硬件和一些智能体在内部的客服领域上做一些尝试和应用。应该很快,我们也可以给每一个员工配置所谓的AI小助手,辅助解决合规方面的一些事情。其实金融科技很大一块运用是在合规上,我们去年智能合规手册项目荣获上海市人民政府颁发的上海金融创新奖。我们把合规的一些要求分解到各个流程里面,跟大模型做结合,再赋予给每一位员工,变成AI小助手。



金融科技如何赋能银行业?


第一财经:刚才谈到金融科技对银行业,一是解决金融信息的不对称,另外一个是帮助银行降本增效。具体到富邦华一银行,金融科技的应用对于银行来说有哪些提升?

陈峰:刚提到的AI小助手,在风控上面会有很大提升。因为过去无论企业端还是零售端,基本上是以财务报表为体系的,服务的成本很大一块是在反欺诈,你要确定这个东西是真的。在今天的金融科技运用里,通过交叉的数据,无论在取数的成本还是计算的成本上,都比以前低了非常多。所以它可以比较直观、快速地去判断这个人是不是可以去做信贷的对象。

第一财经:睿智科技是一家以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的金融科技企业,具体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帮助金融客户的?

陈建:我们有数十项专利的人工智能算法技术,跟国内各个大数据源合作,把每一个大数据源的海量数据里关于金融规律、金融风险的洞察力,用一个子评分的方式,通过算法给提炼出来。然后再用云计算的架构去连接各个大数据的孤岛,把每一个大数据孤岛的洞察力或者说一个子评分,在云端通过算法整合成一个总分。这个总分就显示了亿万消费者或千百万中小微企业的风险。我们根据金融机构的需求,在云端把这个分返回给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根据这个分数的高低,揭示的风险的高低来决定是否给予放款,给多大额度的放款,利率是高一些还是低一些更为合适。这都跟风险的评价相关。这样我们就完成了整个用人工智能算法提炼大数据洞察力,再通过云计算反馈给金融机构的整个闭环。这样一种技术方式是睿智科技在中国市场首创的,我们也非常有幸跟富邦华一银行在这方面有很好的合作。

第一财经:除了信贷业务之外,金融科技还在哪些方面帮助到了富邦华一?

陈峰:银行的业务,最基础业务大概分成三种,我们叫存贷汇。这里还有一个很大的方面是,金融科技会使用在我们称为支付清分的领域。资金的汇兑往来,企业之间的,甚至是个人之间的,需要有银行帮助他比较便利地去做这些账户的分配。比如说零售小终端里的二维码收款,到中间企业级的现金管理,到跨境的汇款业务。我们现在推出的小额汇款到全世界多个国家,大概都是10分钟内实时到账。这个领域,其实背后也是算法,就是比较便捷地去分配资源。因为传统状况下,需要建制一个非常大的硬件结构,然后要搭配非常多的人力、物力。我们相当于在中间做了一个类似接线板、路由器的链接,跟各个支付组织、清算组织做了对接。在我的左手边就是这些企业,或者是他们的供应商、经销商,右手边就是各个支付组织,我们把它们串接在一起打通了。所以在这个领域里,看上去是一个很小的应用,但事实上它能够让一个小型银行迅速在这个领域中超过非常多的大型银行。因为大型银行的结构很重,而我们把它变成一个串接的接线板。


如何借力,实现“弯道超车”?


第一财经:富邦华一和睿智科技一个合作成果是“F-Insight智能风控体系”,它获得了“中国最佳风险数据和分析技术实施”奖项。在这个风控体系当中,各自都承担什么样的角色?

陈峰:银行是要自主风控的,但是银行要做到自主风控需要有足够的数据积累。如果你是一个新进来者,其实很难做到。我们有幸跟原FICO(信用评分机构)的团队合作,现在叫睿智科技。所以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团队,这样基本上会节约一个银行可能需要花费三年甚至五年以上的时间。第二,在建制整套平衡记分卡的过程中,我们是分阶段的SaaS服务。就是有点像他先给我一个基础体,我再按用量向他去支付不同的费用。我们用了整三年的时间逐步把整套体系完整地建制起来了。所以整体反映的很重要的一个词:“性价比”。

第一财经:F-Insight智能风控体系在哪些方面是真的可以示范?

陈峰:今天我们也看到,市场上也有一些其他公司在跟一些地方银行,城商行、农商行合作的时候,会去输出一套风控的技术,但是他们没有太多考虑这个银行所处的状况。无论是对A行、B行还是C行,推的是一样的东西。第二,一个非常关键的是,这些银行都没有办法形成自己的一个团队。而我们在跟睿智科技合作的时候,以及一开始包括我们挑的客群就不一样,这也避免了我们很快会陷入一个红海之中。

第一财经:对整个行业的示范作用来说,F-Insight智能风控体系能够提供哪些?

陈建:我的体会有几个关键的要素:首先是领头人对于打造这个智能风控体系这个“金刚钻”的战略级的重视,第二是团队要落实。风险管理团队、业务团队、科技团队,这些我认为是F-Insight体系能够做成业界标杆的一个根本基础。当然具体到睿智科技来说,我们提供了我们所擅长的,像人工智能的算法、大数据的评分、一些自动化的决策管理体系等,作为F-Insight智能风控体系整个宏大体系中的一些有用的构成部分。


金融科技如何平衡好发展与安全?


第一财经:要加快发展金融科技,但是同时我们对金融安全、金融风险也非常关注。怎么样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陈建:要做好这种平衡,关键还是自身硬,这“硬”首要体现在金融科技上。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投资于金融科技的能力建设,是做好平衡发展和安全这个两难,但一定要兼顾的命题的核心要素所在。

陈峰:安全还是要在一个我们叫做相对可预知的领域里去构筑防火墙,并且去监控它。如果这个领域太不可知了,完全是在一个非常不确定的状况下,成本会越叠越高,其实最好就不要去碰它了。所以我们希望这个领域相对还是可以大概去预知它的发展路径和规律,同时我们提前划好一些底线,并且使用一些技术手段对它进行持续不停的监控。当然选择合作伙伴非常重要,他能够让你确保在大的方向和路径上持续往前走。同时,你也不会去叠加过高和过多的不必要的成本。


未来科技如何推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财经:科技的发展,对银行业未来的帮助可能会有多大?金融要高质量发展,金融科技如何促进?

陈建:金融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左手是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尤其是广大的中小微企业,右手是金融普惠,普就是普遍,广大的老百姓和广大的企业都能享受,惠是可持续的优惠。我认为最核心的,也是数十年来金融行业共同的命题,就是不断地利用创新的技术来打破金融信息的非对称,让各种各样的中小微企业,各种各样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恰如其分的金融支持。并且金融机构借助数字化的力量,效率越来越高,成本越来越低,速度越来越快,客户体验越来越好。


第一财经:科技肯定会给银行带来很多的帮助,或者说冲击,或者说机遇,或者说挑战,怎么做一些前瞻的布局?

陈峰:其实还是应用,就是得最有效地去应用。大量使用技术能够降低信息不对称,能够让作业流程变得更为简单,同时银行的规模效应会得到更大化的体现。但是,如果不早去运用或者成本投入过多,也很快会被淘汰。所以,不是别人有什么就用什么的,而是怎么样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能够去应用这些现有的金融科技的一个路径,可能能够去稍微领先别人半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