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第三届五矿产业金融论坛在上海顺利召开,中国外贸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成功承办了以“锂电产业在大规模设备更新中的产融合作新机遇”为主题的分论坛。在分论坛上,王青以“政策驱动下的新机遇:大规模设备更新如何重塑产业生态”为题,从政策背景意义及内容归纳、政策实施及落地路径、重点领域政策影响及产业机遇、政策影响下金融机构新机遇等四个方面,展开个人分享:
事实上,我国历史上在本次大规模设备更新之前已经经历了4次大规模设备更新,而且每一次设备投资周期的变动与宏观经济环境和金融信贷紧密相关。下面就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这四次大规模设备更新:
第一次大规模设备更新发生在1982年至1991年,我国经济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迅速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为提升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中国急需引进和更新现代化设备,尤其在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
第二次大规模设备更新发生在1991年至2002年,中国经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成为主要任务,设备更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设备更新涉及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
第三次发生在2002年至2012年,中国加入WTO后,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内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推动了设备更新需求的增长。全球经济持续增长,国际贸易和投资活跃,为中国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其中4万亿投资计划、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促使企业和个人大规模更新设备和购置设备。
第四次发生在2016年9月至2021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通过设备更新和产业升级来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成为重要举措。全球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积极推动国内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调整钢铁、有色、化工等传统行业,推动企业更新设备。在新的宏观经济环境下,中央又开启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指出“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而在今年年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专门研究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问题部署,足见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围绕这项工作专门部署‘1+N’政策体系。其中,“1”是《行动方案》,“N”是各领域的具体实施方案。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总体要求、目标、具体措施进行部署。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至今,各领域各地方具体实施方案陆续出台。如此密集的政策出台,足以见得本次政策能级相对来说比较高,党中央和国务院也是高度重视本轮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
加快大规模设备更新,在短期内是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加先进产能、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推动绿色发展的关键举措;从中长期来看,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助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和重要保障。因此,本次设备更新政策具体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加快设备更新能够扩大有效投资,有望拉动万亿规模投资。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和内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之一。对当前传统陈旧设备进行更新之后的新设备,由于得到了创新技术的加持,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往往还具有绿色、节能、环保等特征,因此对这些新设备进行投资就能扩大有效投资。据统计,2023年,我国工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约4.9万亿元。在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下,通过设备更新政策的大力支持,设备更新需求持续释放,有可能形成年规模5-6万亿元左右的巨大市场。
二是设备更新能够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传统产业长期受设备老旧、工艺落后等因素制约,生产效率较低,产能受限,转型升级步伐缓慢。加快传统产业设备更新,引进应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新装备,能够推动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从源头上改变传统产业发展路径,助力传统产业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这必然会带动旧技术、旧工艺的转型升级,促进整体生产模式的创新,并将技术创新落实到产品生产环节之中,将会有效带动设备制造业的技术升级,提升我国自主创新水平与生产工艺水准。
三大规模设备更新是加快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发展的活力源。从《行动方案》和《实施方案》不难看出,淘汰污染型的旧设备,引进并更新绿色化的新型设备,是此次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我国锅炉年能源消耗量约20亿吨标准煤,电机年耗电量约4.5万亿千瓦时。若对锅炉和电机设备进行更新,则工业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提高5个百分点、电机平均运行能效提高5个百分点,可实现年节能量约6000万吨标准煤和年减排二氧化碳约1.6亿吨。本次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浪潮下,积极推进新设备代替旧设备是淘汰污染产能、引进绿色产能,加快经济绿色转型发展的活力源。
四是设备更新对新型工业化具有推动作用。工业既是各类设备的供给方,也是需求方。工业领域设备规模大、更新潜力足,对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较强带动作用。我国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工业大国。2023年全部工业增加值为39.9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1.7%;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超过30%,连续14年位列全球第一。2023年末,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已经超过167万亿元,多种关键设备保有量全球领先:其中,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占全球三分之一,新增装机量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风电等新能源设备装机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随着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一方面,工业领域对先进设备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据测算,目前我国全社会设备存量资产净值大约是39.3万亿元,其中工业设备存量资产大概是28万亿元,占比超七成,是大规模设备更新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工业生产制造设备的更新也是工业领域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塑造竞争优势和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手段。
在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中有一个纲领性文件就是《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指明了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五大方向,开展四大行动,一是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聚焦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二是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聚焦汽车、家电、家居;三是开展高效回收循环利用,聚焦可再生资源;四是开展标准提升,聚焦汽车、家电和可再生资源等。政府将提供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支持,并加强用地、用能、科技创新等要素保障。并对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等关键指标明确发展指标,据国家发改委初步估算年规模5万亿元以上,汽车、家电等更新换代也有望创造万亿规模。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文件是,今年7月发布的《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措施》在《方案》基础上重点明确五大方面内容:一是扩大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支持领域,新增“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并支持结合实际动态调整;二是取消项目规模门槛,将原来“项目总投资不低于1亿元”的申报要求取消,支持中小企业设备更新;三是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并明确使用范围;四是以旧换新和部分设备更新涉及地方资金安排的,按照“9:1”的原则实施央地共担,并适当降低中西部地区承担比例;五是明确实施时间范围,地方必须在年内使用完毕,未用完下达资金额度部分收回。
刚才前面提到了,我国经历过四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但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前面几轮大的设备投资均发生在企业产能利用率高位,如2004-2008年、2010-2011年、2018年、2021-2022年,对应该阶段制造业投资增速偏高、设备利用率偏高(央行5000户工业企业设备能力利用水平景气扩散指数)、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偏高、机械产品进口高速增长。本轮产能利用率周期2023年一季度见底,产能利用率尚未上行到存在产能缺口的程度。逻辑上来说,产能利用率不高的背景下,以设备更新带来生产率更高的产能,并不能缓解产能供需缺口。所以,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不能从常规思路去理解,即并非简单基于自然的产能周期、简单的设备替换,而是“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为重点,以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实际上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应用。
那么本轮政策如何具体去贯彻和落实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这四个方向呢?
首先,我们看到本轮政策主体的变化,在“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明确提出要“推动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在后续的相关政策也可以看到,重点强调央国企带头作用,央国企及公共机构(政府机关、学校、医院等),在节能减碳改造、绿色采购等方面起引领作用。由央国企主导,从地方政府的小范围支持,转变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联动。
从资金支持上看,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资金政策,主要统筹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中央财政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农机、船舶、新能源公交车和电池更新。二是税收政策,主要是节能、安保、数智化专用设备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以及未来可能出台可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增值税简易征收政策。三是金融财政联动政策,2022年四季度,央行设立“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额度为2000亿元以上,利率为1.75%。2024年4月,央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为5000亿元,利率为1.75%。虽然技术改造离不开设备更新,但这并不是针对“设备更新”的专项贷款,估计仅有一半资金约2500亿用于技术改造。2024年7月,国务院决定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根据具体部署安排,此次特别国债中约有 1500 亿的资金能够用于设备更新。故前项两者相加约有4000亿元能够用于设备更新。最后,是政府绿色采购政策,加大政府绿色采购力度。
本轮政策与其他还有一个重点不同,是标准提升为牵引手段,从2023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2024年2月的中央财经委会议、两会期间(3月上旬)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发言、3月12日的国常会、3月13日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均提及“标准”一词。“以标准升级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标准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中的牵引作用”,未来在政策落实时,很可能会从标准倒逼设备更新,不符合标准的设备将被淘汰出清。从设备更新角度,第一项任务中的三个标准值得重点关注,即能耗限额强制性国家标准、产品设备能效强制性国家标准、能量消耗量值相关限制标准。这三个标准分别针对的是制造业上游生产以及火力发电环节(用电能及化石能源较多)、全社会用能环节(用能设备使用电能较多)、汽车使用环节(用电能及化石能源较多)。
我们看到本次设备更新的行业范围也比以往几次都要大,那么在政策红利下,有哪些产业是设备更新的重要方向?我们主要从三个角度看,一是供需角度,就是哪些产业需要设备购置投资。从额度看,占比较高的以制造业、公用事业、交运行业为主,2023年设备投资规模分别为4.5万亿、0.6万亿和0.4万亿。单一大类行业设备购置投资额占全社会设备购置投资比重超过2%的有14个行业,3个为制造业上游,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个为制造业下游,分别是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剩下3个为房地产业、公共设施管理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第二,从投资增速与目标差距看,《行动方案》提出的目标是2027年较2023年增长25%以上,对应年复合增速在5.74%以上;这一目标显著高于此前5年-0.2%的设备投资复合增速,按照2023年估算的工农业等重点领域5.9万亿的设备投资规模估算,5.74%的增长对应年增量投资规模3000多亿元。政策红利将会加快设备更新周期。除了卫生以外,农业、工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领域最近5年设备投资复合增速均低于5.74%的目标。制造业中低于增速-3%集中在轻工、交通运输设备、通用设备和有色等。
第三,从设备用能标准提升看,《行动方案》提出重点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和电子等行业。《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本)》明显扩容,新增包括工业锅炉等工业设备、数据中心、通信基站、充电桩、光伏组件及逆变器、环保设备等23种设备,上述行业都是政策推动智能、节能升级更新替换的重点对象。
因此,大规模重点领域一是工业领域,围绕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配电等设备更新。推广应用智能制造设备和软件,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普及应用,培育数字经济赋能新模式。严格落实能耗、排放、安全等强制性标准和设备淘汰目录要求,依法依规淘汰不达标设备。
二是交通运输,持续推进城市公交车电动化替代,支持老旧新能源公交车和动力电池更新换代。加快淘汰国三以下排放标准运营类柴油货车。加强电动、氢能等绿色航空装备产业能力建设。大力支持新能源动力船舶发展,完善新能源动力船舶标准规范,逐步扩大电动、液化天然气动力、生物柴油动力等应用范围。
三是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围绕新型城镇化,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等为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加快更新不符合现行产品标准、安全风险高的老旧住宅电梯。推进各地自来水厂及加油调蓄供水设施设备升级改造。以外墙保温、门窗、供热装置等为重点,推进存量建筑节能改造。推动地下管网、桥梁隧道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加强重点区域安防设备改造。
四是教育文旅医疗。推动符合条件的高校、职业院校更新先进教学及科研技术设备。更新科学装备配置标准,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探索索道缆车、游乐设备、演艺等文旅设备更新提升。加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机构装备和信息化设备迭代升级,鼓励具备条件的医疗机构,加快医学影像、放射治疗、远程诊疗、手术机器人等医疗设备更新改造。推动医疗机构病房改造提升,补齐病房环境与设施短板。
本次设备更新对于未来产业链将产生重大影响,由于涉及领域比较多,时间关系我在这里重点分享工业领域设备贡献对产业链产生的影响。一方面,通过“高端化、绿色化”的产业升级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比如我国出口海外绿色低碳产品需求旺盛,由原来“家具、家电、纺织服饰”老三样向“电动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出海转变,最终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和高端地位占据。
通过设备更新的高端化改造,推动汽车、铁道交通、船舶、航空航天、计算机电子等中高技术产业新突破,而这些产业正是我国因为在产业链中某种产品或技术的研发能力,依赖其他国家进口或技术授权,通过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能够增强这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
最后,数字深度融合是我国当前乃至未来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选择。目前我国工业数字融合尚未达到数字技术扩散S形曲线加速阶段,通过智能化的设备更新,将推动我国工业领域数实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制造业整体效率提升。
大规模设备更新,离不开金融助力,也给金融机构带来投资机遇。一是带来增量投资机会。政策明确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与技术改造的整体目标与重点任务,随着系列政策的逐步完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任务将逐步细化,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多增量投资机会、明确支持标的和支持模式。二是技术改造驱动的创新融资模式。本次设备更新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化为重点,这为金融机构服务创新型实体企业点明了支持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重点方向,可以引入专项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等金融工具,运用“贷+债+股+代+租+顾”的全口径融资手段为相关创新型企业提供多样化、个性化金融服务。三是为非银机构明确增长空间和关键抓手。在今年4—8月份,方案出台之后,三个重点领域效果显著,其中一个就是租赁商务服务设备更新,采购合同增长16.1%,增速增长了19.2%。这也说明金融租赁公司能够发挥自身资源禀赋更好满足企业设备更新现实需求。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发挥对集团客户的融资服务。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提供相关消费信贷和汽车金融服务。四是打开回收再利用领域绿色金融新兴市场,政策重点提及开展设备的高效回收与再利用,突显了循环市场的增长潜力。如光伏组件的回收处理与再利用技术研发,或将成为绿色金融支持的新兴重点。绿色金融可探索在此些领域的产品与服务创新,以突破当下绿色金融投放集中、对优质资产竞争激烈的发展瓶颈。
最后,相信在国家“两新”政策下支持下,“政产研金”将形成更加强大的合力,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红利能够惠及更广大的消费者和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