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从人民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薛东阳选择进入国家机关单位工作。在政府部门任职期间,他主要负责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等相关工作。在体制内工作的经历,让薛东阳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结构、我国的市场经济道路、社会各类经济主体的现状等都有了更多认识。这也让原本就是经济学专业出身的他,对宏观经济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判断。
2015年,薛东阳带着12年体制内工作经验,从政府部门离职,进入中诚信国际。薛东阳说,做出这个决定,一方面是出于自己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他看到了民营企业巨大的发展机会,想将自己的所学用于真正的实践当中去。而另一方面,则是自己的导师毛振华。
“毛振华先生是我的研究生导师,也是中诚信国际的创始人。他创办中诚信国际的时候,信用评级在我国还是一片空白。”在薛东阳看来,毛振华不仅是自己学业上的老师,某种程度上也是自己的人生导师,更是他从体制内辞职后选择进入中诚信国际的重要原因之一。走出校门、参加工作十余年后,他对自己的人生和择业有了完全不同的规划,在规划自己未来事业发展方向上,他相信自己的判断,也相信导师的选择。
让薛东阳选择加入中诚信国际的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则跟ESG息息相关。
“我本科和研究生期间的专业都是国民经济学,偏宏观一些,考虑问题都是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和宏观的角度。国家的发展,一方面要有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肯定要重视环境问题,那时候就逐渐认识到环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各种环境污染已经是迫在眉睫的问题了。尽管那时候ESG作为一个整合概念还没出现,但是环境问题已经被提出来。后来,我又读了企业经济学的博士,更加关注企业的内生发展、公司治理等,这些都是ESG关注的范畴。我的博士论文题目是基于《委托代理分析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研究》,这里面一个重要议题是关于委托代理,也是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治理是ESG当中G的重要表现。所以,我在专业上进阶的路程也是我选择进入中诚信国际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学生时代的学习,还是参加工作后对经济社会和民营企业的了解,对我的影响都非常深刻。我希望所学能真正有所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
信用评级起源于美国,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随着工业化和铁路建设的大量资金需求,发行债券筹资应运而生。1860年,为了向投资者展示公司债务的风险和回报,亨利·瓦纳姆·普尔发布了一本包含铁路公司财务和运营情况的《铁路手册》,随后穆迪和惠誉也相继发布了信用评级体系,早期信用评级雏形基本形成。
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监管部门出台的“本土银行只能持有‘投资级’债券”的法规以及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设立“NRSRO”机制,极大地提升了主流信用评级机构的话语权、影响力和市场地位,有效促进了信用评级快速发展。
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始于1986年企业债券发行,由政府推动开展,经历了初创、整顿、重新确立、规范发展和国际化等阶段。1992年10月,经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的第一家全国性评级公司中国诚信证券评估有限公司成立;1998年9月,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惠誉国际和国际金融公司参股)评级公司—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目前,中诚信国际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领先、全球第四的信用评级机构。在全球范围内,信用评级已发展为较为规范、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资本市场融资必要工具。
在薛东阳看来,中诚信国际的创立,不仅仅代表着一家民营企业的成立,更是一个行业的开创。2015年进入中诚信国际后,薛东阳先是在集团办公室任职,逐渐对各个板块的业务都有了了解。2017年开始,薛东阳同时负责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这个维度,他更加了解各地经济发展的现状、不同城市营商环境的状况。“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系统且重要的训练。是我后来所有业务开展的基础。”薛东阳说。
进入中诚信后的另一段重要经历,薛东阳是在东北度过的。2017年,薛东阳被委派到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村当总经理。这段长达四年的任职经历,让薛东阳认识到公司治理的重要性。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沉浸式体验ESG当中‘G’的部分”。
“亚布力是国内最早的滑雪旅游度假村,也是本届亚冬会的举办地。在亚布力当总经理的四年,我真正意识到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的意义。这四年,也是我们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理念的实践。”薛东阳说。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村位于国家森林公园内,这里对生态环境保护有着极其严苛的红线。这让薛东阳直接感受到了国家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视,而在这里担任一把手的四年,让他真正把过去的所学应用到实践当中。“当了总经理后,和班子成员的相处、和各个部门的相处、和员工的相处,都是我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在这之外,怎么治理一家公司,如何定位企业文化,怎么去促进公司的发展,如何处理外围环境与企业自身的关系,这些都是一把手要考虑的。在这之前,我对公司治理的理解都停留在博士论文上,在亚布力当一把手,就是我对自己论文的实践。”
在亚布力的四年,薛东阳感受到的不只是公司治理的难度,还有承担社会责任赋予企业的意义。在亚布力任职期间,正好赶上疫情,在一度没有任何进账的情况下,薛东阳还是调配了最大资源,给当地医院和卫生院捐助了医疗物资,对当时200多名隔离在度假村的员工,薛东阳也尽全力保障大家的日常生活不受影响。
“这四年是我对公司管理的沉浸式体验,这段经历让我意识到,随着社会和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企业的环境政策、社会影响和良好治理不仅对长期投资回报有重要影响,还能够减少投资风险和提升企业价值,这也是近年来ESG投资逐步进入投资者视野的重要原因。”
ESG投资逐步进入投资者的视野,最早可以追溯到21世纪初。2006年,高盛集团发布ESG研究报告首次定义ESG投资概念,ESG评级作为ESG投资的重要依据和方法,逐渐获得资本市场的关注。截至目前,全球ESG评级机构有600多家,主流ESG评级机构主要以MSCI、SUSTAINALYTICS等指数公司,以及穆迪、标普、惠誉等少数几家信用评级机构为主。
ESG在国内的起步更晚,但得益于国内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策推动及国际化的推动,目前已初具符合中国国情及战略布局的形态。整体来看,ESG评级在中国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起步期、萌芽期、探索期和发展期等阶段,直到2015年我国的ESG评级体系及本土评级才开始逐步建立,与国际主流ESG评级相比,国内的ESG评级机构背景构成更加多样化,包括具有信用评级背景的中诚信国际旗下中诚信绿金ESG评级,具有指数背景的中证ESG评级、华证ESG评级,具有绿色金融背景的商道融绿ESG评级,以及具有数据服务背景的万得ESG评级等。
“近年来,随着环境领域监管越来越严格,监管颁布的有关碳排放、土地使用、水资源利用相关法律法规都有很大可能会导致企业产品需求减少或生产成本上升,甚至限制企业生产,影响企业营收、利润等,最终演变为信用风险。这些由ESG因素传导的信用风险越来越受关注,作为信用评级机构,我们也逐渐采用不同的方式把对信用风险有显著影响的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到信用评级体系中。”薛东阳认为,企业的信用评级和ESG评级的内涵和发展路径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又有着自身的独特性。虽然目前国内外主要评级机构还是采用两个相对独立的框架,但两者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相互借鉴、融合和创新之处也越来越多。
担任中诚信绿金总裁后,薛东阳越发注重金融的“绿色血脉”。“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而为金融插上‘绿色翅膀’,能让血液变得更加健康,更能确保国民经济的健康循环。”薛东阳说。
2024年底,薛东阳出席了由《中外企业文化》杂志、北京商报社联合主办的2024(第八届)企业社会责任发展论坛,并作了主题演讲。期间他提到,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回应环境、气候变化等问题,从更多层面去履行社会责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
薛东阳认为,在践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企业理应更加注重绿色发展,这与国家的双碳战略紧密结合。“作为企业,不能只关注一时的经济效益,更要关注其对气候和整体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因此,从企业自身来说,要在原始经营条件下,更多地注重绿色转型,调整企业的生产线,以符合碳减排的要求。对于部分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来说,更有必要及时进行产品和设备更新,以符合国家绿色标准的需要。”
在薛东阳看来,发展新质生产力其实是对供给侧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具体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企业在绿色转型方面花心思、下功夫,进而降低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些对于企业,尤其是传统能源型企业来说,都是挑战。“不过,企业在实现绿色转型过程中,也会产生更多的新兴需求,应对好这些需求,自然也能带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ESG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战略等战略理念相契合。目前国内已经形成政策指引、投资驱动、评级助力的ESG生态圈,ESG信息披露制度正在逐步完善,能够以企业为核心,通过监管、投资人和第三方评级机构共同推动其践行社会责任,实现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信用评级除了关注财务指标,受评主体所在行业状况、企业经营策略、管理水平等治理因素也是信用评级框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良好的治理能够增强企业对外部风险的抵御能力,反之则会加剧风险对企业运行的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从评价目标上来说,信用评级旨在评估借款人或债务发行人偿还债务的能力和信用风险。因而,作为第三方的信用评级机构也一向被认为是资本市场的“守门人”。
2018年,中诚信绿金作为中诚信国际旗下子公司开始探索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ESG评级体系,截至目前已建立并完善57个行业ESG评级模型,主要服务投资机构、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
2019年以来,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普和惠誉评级均陆续开始将ESG因素纳入信用评级框架中。继国际主流信用评级机构将ESG纳入信用评级框架,在政策的引导下,我国信用评级机构也于2021年开始逐步将ESG纳入信用评级。
2022年8月,中诚信国际等信用评级机构将ESG相关因素纳入信用评级框架。从国内外的发展路径来看,ESG评级和信用评级实行“双轨”发展,二者既独立又融合,ESG评级和信用评级在评级要素上相互借鉴融合,但由于二者在评价目的上的差异,导致二者在发展路径上仍保持独立性。
“我们的核心工作是服务企业融资,企业如何能借到钱,如何能以更低的成本借到钱,并把借到的资金更多用于绿色产业上,这是我们当前更多考虑的事情。也是中诚信绿金的使命。”对于薛东阳来说,中诚信绿金的战略目标除了服务企业,还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体系,提升中国ESG评级机构的国际话语权。“这和信用评级走过的路径是一样的,在信用评级领域,过去很多年大家都只信国际三大机构,现在,中国的评级机构也在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也在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我觉得ESG评级也应该走这样的道路,所以我们致力于打造中国特色,具有国际话语权的评级体系。随着ESG理念越来越被重视,后续我们会加大在ESG评级上的投入,包括数据的治理、归集和利用等方面,中诚信绿金都会进行一定的探索。”
除了打磨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体系,薛东阳认为,中诚信绿金的另一个重要使命是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未来我们会加大对绿色、可持续等方面评估的精力投入,真正让企业募集到的资金用于国家的双碳目标,让更多企业能够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