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境应用场景建设到打造深圳全域支付示范区,从推动一揽子金融增量政策落地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精准发力……2024年深圳金融业以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亮点,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全国金融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深圳样本”。
政策“组合拳”打通堵点卡点
2024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公布了一揽子政策,涉及货币总量、资本市场、房地产等领域。深圳积极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市场主体信心得到有力提振。
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政策落实方面,深圳辖内银行高效完成对存量房贷利率的批量调整,全面覆盖64万户家庭,平均降幅达0.85个百分点,显著减轻了居民的利息负担,为家庭资产配置提供了更灵活的空间。
在房地产金融支持政策上,通过下调最低首付款比例与利率下限,首套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降至15%,触及全国下限水平,利率下限调至3.15%,此举精准发力充分释放了刚性与改善性住房需求。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积极指导辖内银行稳步推进房地产存量融资展期以及经营性物业贷款支持政策的落实,随着相关政策的扎实落地,深圳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愈发显著。2024年,深圳住房成交量突破10万套,同比增长47.2%,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
政策的落地使资本市场信心大增,深圳也积极推进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生根。截至12月末,深圳共有14家上市公司公告与银行签订回购增持贷款协议,协议合计金额达28.8亿元。同时,中信证券、招商证券、国信证券已获批互换便利资格,并完成首批互换便利操作,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
畅通金融服务“高速公路”
深圳金融机构2024年进一步加大了服务实体经济力度。下调深圳法人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释放资金582亿元;推动金融机构将LPR下降红利充分传导至企业和居民,带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为深圳经济向上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2024年末,深圳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近2万亿元,稳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征信+信贷”构建普惠金融新生态。依托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完成37个政府部门和公共事业单位24.73亿条涉企信用数据的归集共享,实现深圳活跃商事主体全覆盖。基于多维度政务数据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精准画像,推出“小微通”“个体通”“深质贷”等51款征信产品,累计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超9万户,促成授信超15亿元。全年,地方法人银行运用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带动新增普惠小微贷款投放324亿元,运用支小再贷款政策,发放民营小微企业贷款108.2亿元。
结合深圳产业和区位优势,深圳金融业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政策在深圳落地见效,已发放贷款超160亿元。深圳首创“腾飞贷”模式,并先后升级1.0、2.0和3.0三个版本,为高成长期企业“贷多贷长”。“科技初创通”也是深圳首创,已为超过2万家初创科技企业生成“第一张画像”。聚焦新质生产力出台金融“政策包”,探索“一点对全国”“一点对全球”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2024年全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全球领先,截至2024年末,深圳科技企业和制造业贷款余额均超1万亿元。
专家观点
立改革创新潮头 绘深圳金融新卷
针对深圳金融业2024年一系列亮点,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金融发展与国资国企研究所执行所长余凌曲说:“深圳作为国内外重要的金融中心,改革创新是深圳金融业发展的一面旗帜,一系列标志性‘首发’‘首创’金融创新举措在深圳诞生、成功应用并在全国复制推广,不仅提升了深圳金融业的体量规模、发展能级和国际地位,也为深圳及全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在金融服务科技创新领域,深圳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充分汇集政务数据、金融数据、商业数据,大力挖掘科技企业的数据信用,以企业信用和未来增长潜力为基础,首创推出“腾飞贷”“科技初创通”等创新信贷模式,推动形成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体系,极大地提升了科技信贷的精准性和便利度,降低了科技企业的融资成本。
在金融开放创新领域,深圳金融业围绕跨境消费、跨境电商、跨国公司全球资金调拨管理等实体经济运行场景的具体需求,针对性开展跨境金融领域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畅通境内外资金流通渠道,更好服务深圳外资外贸创新发展、优质企业加快“走出去”等外向型经济发展。
在金融支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领域,深圳金融业聚焦新能源汽车、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依托深圳拥有的产业链龙头企业资源和“链主”地位,出台一系列产业金融专项政策,形成全产业链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大力构建“一点对全国”“一点对全球”产业链金融服务模式,推动金融业成为优良产业生态的塑造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守护者、产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 (深圳商报记者 邱清月)